“很好!”李天明拍掉掌中的盐末,“阿牛!马上去把那几位村长请过来,让他们看看咱们的好东西!”
“不可!”
“东家!万万不可啊!”
阿牛刚要抬脚,被这声吼吓得一哆嗦。
扑通!
陈青岩竟直直跪了下来!双手抓住李天明的裤腿,满面惶急。“东家!此物现世,干系太过重大!岂可轻易让郑泰等外人知晓啊!”
“陈兄,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李天明伸手欲扶,“让郑村长他们看看新盐,有何不可?”
“不可。”陈青岩指着那锅盐说道:“东家可知和氏璧的典故?”
李天明眉头一皱。
“卞和献上绝世宝玉,”陈青岩眼睛都急红了,“楚王不识,斩其左足。再献,断其右足!为何?只因那宝物好到超出了人君的认知!”
“此璧后来辗转各国,引发多少纷争觊觎?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一旁,猴子已机警地示意老卒戒备,随手拉上了院门。
“东家,咱们这宝物是真的!”陈青岩喘了口气,继续说道:“此盐味纯咸,苦涩尽去,颗粒匀细,远胜市面精盐!在您看来是改善生计的好物,在别人眼里,这就是一座行走的金山!郑泰等人见了此盐,知晓了此盐的利厚,还会甘心只做伙伴吗?”
李天明站着没动。
他差点忘了,这是一七六零年的南洋。
自己确实有些飘了。
他过于低估了新盐在这乱世的价值,又高估了手下这点微末武力的分量。
陈青岩说得对。他没有军队,只有一群刚学会拿武器的村民。
郑泰等人再是友善,终究是乱世里掌控数村的豪强,背后还站着天地会。
若将那三十万斤粗盐尽数提纯,利益的巨秤将瞬间倾斜。
这新盐一旦涌入市场,会在阿帕里港掀起何等风浪?
会引来多少贪婪的目光?
郑泰或许一时奈何他不得,但大可断绝合作。
若消息传入阿帕里港那些真正的权贵耳中...
届时莫说发展,恐怕立时便是灭顶之灾!
他能对付十个、百个,难道能敌千军万马么?
无端惹来滔天祸事,绝非智者所为。
“陈兄....”李天明上前一步,用力将陈青岩搀扶起来。“是我思虑不周,险些酿成大祸!”
陈青岩双腿犹自发软,倚着李天明的手臂才勉强站定。
“你今日救了所有人。”李天明注视着他,郑重其事地拱手一礼,“金玉良言,请受我一拜!”
说完,他扶着陈青岩的手臂,重新看向那锅盐。
“这么说,我们费尽心力,造出了一个卖不出去的宝贝。”
“不。”
恐惧退去后,陈青岩骨子里的商人本能立刻占据了上风。腿还在发软,但眼神重新亮了起来。
“东家,我们不是卖不出去,”他快步走到锅边,再次伸手,捻起一点盐末放进嘴里。
这一次,他品尝得更为仔细。
“市面上的食用粗盐,十五文。”
“市面上的精盐,三十五文。”
他闭上眼,然后又睁开:“东家这盐,没有一丝苦涩,入口即化,提鲜去腥是绝品!它不是三十五文的精盐……”
“它是五十文!一斤至少五十文!而且还是有价无市,所有大商行抢破头都要的珍品!”
李天明看着他:“那不还是找死?”
“不!”陈青岩激动地摆手,“东家,您忘了?您自己在盐田里说过的话!”
李天明的眼睛,亮了。
“盐的品质越好,咸鱼的成色就越好!”陈青岩的声音都在抖,“我们不卖盐!我们卖鱼!”
李天明彻底懂了。
“把金子藏在米糠里卖。”他喃喃道,“盐的价值,被转移到了鱼身上。”
“正是此理!”陈青岩一拍大腿,“东家可知阿帕里这个港口是靠什么起家?是咸鱼!每年至少几十万石的咸鱼干货!郑村长他们那些劣质咸鱼如果用这新盐,我有把握让郑宝山把价钱谈到二十文!”
“郑宝山?”李天明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
“就是那位郑氏坐商!”陈青岩压低声音,“这门路,他经营多年!”
李天明缓缓点头,心中的蓝图已然清晰。
.....
祠堂前的空地里,郑泰和其他几个村长的嘴都快笑裂了,而唯一表现淡定的李天明正打着手势和吕钟麟交流。
仅仅才过去十天,他们村里产的咸鱼就从每斤三文的收购价格变成了二十文。
郑泰他们几个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无不感慨万千。这个几乎硬塞给李天明的包袱,竟成了他们近些年最英明的决策,没有之一。
“老喽,”郑泰对身旁的林村长低声叹道,语气却满是欣慰,“往后,真是这些后生仔的天下了。”
现在村里唯一麻烦的事,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幸福的烦恼。
所有的渔获都已变成了咸鱼,足足四万斤,整齐地码放在村中空地上。
如今每个村民见到他们,那热情和恭敬是发自内心的,比以前更甚。
尤其是那五百名负责腌鱼的妇人。
每天收工时就有人给她们发放二十文的工钱,雷打不动,已经足足支付了八天。
她们何曾想过,有一天自己的收入会比家里顶门立户的男人更多。过去,她们也是在日复一日地腌鱼,但那是为了储存口粮,是为了生存。
可现在,她们每天不仅能赚回实实在在的铜钱,偶尔李天明还会大手一挥,允许她们挑些品相稍次的咸鱼带回去,给家里久未见荤腥的餐桌添一道美味。
孩子们围着灶台眼巴巴等着咸鱼出锅的画面,是村子里最近最常见的温暖。
而这些,妇人们私下都传遍了,都说是郑泰他们几个村长,豁出老脸,为大家争取来的好日子。
村子里停满了装着货物的牛车,还有海滩边那几艘福船的水线也吃的极深。
虽然郑泰他们还不完全清楚发生了什么,但据陈青岩告知,这几个村子半年的粮食和各类物资,李东家都已筹措齐备。
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没要他们花上一分银子。
郑泰心中感慨万千,目光落回正与吕钟麟快速而流畅地打着手语的李天明身上。他不动声色地凑到阿兰嫂身边,低声问道:“阿兰嫂,那小子和吕老在聊什么?看上去挺投契。”
阿兰嫂侧身回道:“郑爷,您绝对想不到。吕老答应给他介绍工匠。你猜怎么着?他一张嘴就要一百号人,每月工钱开这个数...”她伸出手指。
“三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