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时空,天启七年十二月初二,原信王府
冬日的寒风在亭外呼啸,吹得锦帘猎猎作响。
亭内却是暖意融融,煤炉里烧着新制的蜂窝煤,淡蓝色的火焰稳定而持久,散发着远胜木炭的热力,驱散了最后一丝寒意。
亭中石桌的正中,一口造型奇特的铜锅内,乳白色的浓郁牛骨高汤,正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浓郁诱人的香气弥漫凉亭。
朱由检裹着一件姜睿带来的长款加厚羽绒服,用红檀木筷子夹起一片薄如蝉翼、纹理如大理石般漂亮的“匙肉”,在翻滚的清汤里三起三落。
又学着姜睿的样子,将肉片放进面前小碟里,裹上些金黄色的沙茶酱,还有葱花蒜末,小心翼翼地送入口中。
“唔!”
朱由检眼睛猛地瞪圆,顾不得帝王威仪,满足地呼出一口热气。
那前所未有的嫩滑口感和浓郁复杂的鲜味,瞬间征服了他的味蕾
放下筷子,朱由检看着桌上,竟还摆着翠绿的生菜、水灵的白萝卜片、鲜嫩的豆芽、洁白的菌菇、碧绿的西蓝花、金黄的腐竹竹……
明代已经摸索出“温室大棚”,能培育出了白菜、芫荽、韭黄、黄芽、黄瓜、等反季节蔬菜和水果。
但是寒冬腊月,这些格外水灵的生菜、白菜、菌菇,入口清脆甘甜,仿佛带着春天的气息,依然让朱由检倍感新奇。
是那些在冬日里显得格外水灵的生菜、白菜、菌菇,入口清脆甘甜,仿佛带着春天的气息!
“先生…此‘拨霞供’之法,当真是…神乎其技!”
朱由检放下筷子,由衷赞叹。他随手拿起石桌旁一卷摊开的竹简和几片帛书,正是姜睿从汉末带回的《老子想尔注》和张道陵二十四篇道书拓片。
“这些道门古卷,直指黄老本源,与后世丹鼎符箓大相径庭…当真发人深省。”
朱由检感慨万分,这些汉末时空的五斗米道古籍,给他的震撼不亚于口中的美味。
“物换星移,道法自然。”姜睿咽下口中的牛肉丸,言简意赅。
朱由检收敛心神,正色道:“蜂窝煤之利,已初见成效。首批售罄,获利可观。由英国公张维贤牵头,勋贵们眼见金山在前,都…闭嘴了。”
想起姜睿展示的史料中,未来自己任用李邦华整顿京营,结果勋贵反扑,导致京营在明年建奴入关时一触即溃,连火炮都打不准的惨状,还有正值壮年的张维贤在崇祯三年突然“暴毙”的记载,他心中一阵后怕。
“先生所言极是,京营积弊,盘根错节,勋贵如藤蔓缠树。操之过急,必遭反噬。唯有…徐徐图之。”
朱由检已经初步意识到,勋贵们的力量源自世代垄断的军权和人脉,硬碰硬只会引发剧烈反弹,唯有以更大的利益(如蜂窝煤)置换,逐步削弱其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才是可行之道。
“然则…建奴!甲申国难!神州陆沉!此恨滔天!“
一想到自己吊死在煤山后,建奴入关后的剃发易服,跑马圈地,逃人法,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朱由检眼中是刻骨的仇恨,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筷子,指节发白。
亡国与亡天下,在他心中已有了清晰的界限,而后者带来的耻辱感,如同烈火灼烧着他的灵魂。
姜睿给自己涮了一片吊龙,冷静地分析:“建奴之本质,乃一庞大之‘多民族混合马匪集团’(女真、蒙古、汉奸包衣杂糅)。维系自身之根基,唯劫掠耳!上至贝勒,下至旗丁,皆以战养战。胜则分赃聚众,愈战愈强;败则无粮无财,立时内讧崩解!”
姜睿的话非常简单,对付马群之主,只要使其连吃几场大败,抢不到足够战利品,那么内部矛盾就会激化,分崩离析只在顷刻!
朱由检眼中精光爆闪:“先生此言,如拨云见日!然则…如何破之?”
姜睿放下筷子,从战术背包里出去几张资料拿给朱由检。
“孙承宗督师时曾言:‘欲恢全辽,必先复金复海盖(辽南四卫)。’辽西走廊狭长瘠薄,辽阳孤悬,唯辽南四卫膏腴近海,乃辽东富庶根本!困守辽西筑城,耗费巨万,却弃辽南于不顾,实为舍本逐末!”
姜睿一针见血,点出了明军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将资源投入贫瘠难守的辽西,而放弃了能自给自足、威胁后金腹心的辽南。
朱由检看着资料上清晰的辽南地图和孙承宗奏疏节选,重重点头:“朕记下了!复辽方略,当以此为本!”
“除调整战略外,更需断其输血命脉——晋商!”
姜睿又从战术背包取出一张资料,点出了最重要的一环。
朱由检抓起资料快速扫视。
天聪元年,建奴大饥,粮食奇贵,甚至有钱都买不到粮食,以至于发生了食人肉。
于是建奴就以白银、貂皮、人参为资,假道蒙古,于长城沿线的归化城、张家口、杀胡口采购我米粮、布匹、茶叶、铁器!
其中,以范永斗为首的八家晋商,直接或间接与建奴贸易,输送军国禁物,换虏之人参貂皮,大发国难财!
《嘉庆介休县志》、《清稗类钞》等后世文献记载‘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后更被清酋顺治奉为‘皇商’,从此垄断盐、茶、丝绸、铜铁乃至东北人参贸易!
砰!
朱由检猛地一拳砸在石桌上,双目赤红,胸膛剧烈起伏,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奸商!国贼!该杀!该千刀万剐!”
姜睿却是直接给他浇了一碰冷水,“晋商盘踞山西百年,根深蒂固。山西官员、边军将领、藩王宗室,乃至朝堂诸公,多少人与其利益勾连?贸然动手,只会打草惊蛇!”
言下之意非常简单了。
你要是想要动晋商,估计晋商第一时间就收到风声了。
“那…那该如何?”朱由检强压怒火,声音嘶哑。
姜睿则是给出了三条策略。
第一,密令厂卫挑选绝对可靠、精于侦缉之厂卫番役,密赴宣大、山西!暗中监视八大家及其主要商铺、仓库、运输路线!记录其与蒙古、可疑商队往来之时间、规模、货物!”
第二,派卧底设法混入八大家商队或商铺为伙计、账房!务求掌握其通敌铁证,比如账簿、密信、货物清单!”
第三,等到崇祯七年,皇太极大举入寇宣大,朱由检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调动外地客军,比如关宁军,白杆兵,秦兵去驰援宣大。暗中密令增援宣大的客军,在皇太极败退后,突然掉头,直扑张家口、大同等地,在卧底配合下一举端掉八大晋商!
“七年?!还要朕再忍七年?!此獠多活一日,便多资敌一日!”
朱由检青筋暴跳,抓起桌上那份列着八大家罪状的A4纸,几乎要将其撕碎!
七年!
一想到这七年里,会有多少粮食、铁器、布帛通过这些奸商之手,变成射向大明将士的箭矢、砍向大明百姓的屠刀,朱由检只觉得心如刀绞,恨不得立刻便将晋商满门抄斩!
朱由检的反应,在姜睿意料之中,倒也没有安抚他,就把他晾在一边。
这货可是出了名的志大才疏,刚愎自用、急躁多疑。
“貂皮,人参”
逐渐冷静下来的朱由检,看着资料上的关键字眼,突然灵光一闪。
“先生既有通天手段,可否弄到些人参貂皮,切断东虏之财源!“
朱由检眼中燃起一丝希望的火苗。
姜先生连那些价值连城的东汉古董都可以弄过来,想来人参貂皮也不在话下。
姜睿面不改色,在心里飞快的盘算着可行性。
汉末时空的辽东,那是公孙度的地盘,和三辅相隔数千里!
运输保鲜都是难题。
“辽东人参貂皮,还需从长计议。”
姜睿顿了顿,又说出一句让朱由检无比惊喜的话。
“不过…其他上等毛皮,虎、狐、熊、鹿之属,我倒有些门路。”
汉末时空的陕北高原,绝非后世黄土裸露的模样,而是林深草茂,野兽繁衍。
连陇西、河套更是水草丰美,野物众多!
故而农闲之余,汉代的老百姓在种地的同时,还大量进行打猎活动。
就比如西汉的任安当亭长时,整个扶风地区“邑中人民俱出猎”,谁不打猎反而不正常,因为打猎人多、纠纷多,能公平分配猎物的任安因此名声大噪。
姜睿见过的那些汉末时空的农夫,其精神面貌,并非后世被束缚在土地上的纯农民。
他们骨子里流淌着半农半猎的血液,更类似东北的建州女真,也是上好的兵源。
正好三辅经李傕郭汜之乱,十室九空,人口锐减,野生动物必然大量繁衍恢复!
华南虎(孙权打过)、华北豹、黑熊、马鹿、麂子…资源丰富!
自己回去就让刘协派人组织三辅军民农闲狩猎,既能获取大量毛皮资源,又可锻炼民兵,更可减少与晚明时空的贸易逆差,可谓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