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
这是靠着两个火炮研发项目挣来的。
不论是项目研发,还是坦克改造订单和火炮外贸订单。
都是因为两个火炮项目打出了名气,让上级关注到了江州第一机械厂,然后才有了这些订单。
而这一切背后的最大功臣就是林浩。
此刻他坐在了会场的C位,成为了厂子的领头羊。
林浩的这个例子,一下子说服了所有参会者。
参会者们都知道,林浩如今成了厂长,不可能像之前那样全身心地扑在武器装备研发上。
需要技术科自己去发力,去钻研,去突破。
以技术科现在的实力,显然是不够的。
扩编,成为了唯一选择。
林浩继续说道:“大伙的异议主要集中在市场科扩编上。”
“市场科的扩编,将分成两个方向。”
“一个是国际军贸市场。”
“这一次主动接洽并成功向波斯出口了大量武器装备,这是一个极好的开端。”
“我们可以以此为借鉴,去开拓更多市场,发展更多客户。”
“鉴于咱们龙国目前的对外军贸出口还没有统一的机构,比较杂乱。”
“我会向上级升级出口权限,争取能够自主与国外客户洽谈。”
“至于具体章程,就由上级单位去制定,咱们不越俎代庖。”
听到是开拓海外客户,参会者们顿时来了兴趣。
此刻他们都已经知道,林浩卖出了200门83-1式榴弹炮。
而这批榴弹炮就由江州第一机械厂制造出货。
200门榴弹炮,总价值足有六千多万。
扣除成本,扣除杂七杂八的费用,最终纯利润也在一千万以上。
这是江州第一机械厂建厂以来都没有过的的巨额单笔利润!
江州第一机械厂的管理者们第一次见识到了国际军贸的魅力。
开拓海外市场赚钱,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他们的共识。
现在林浩提出扩招市场销售员来干此事,他们哪里还会不支持……
林浩继续说道:“另一个方向,是民品市场。”
这番话,让会场再次热闹起来。
众人又一次议论开来。
在他们眼中,民品分厂已经废了。
尝试进军民品市场的行为,也已经失败了。
这种情况下,林浩还新增岗位来招收民品市场销售,这不是纯纯的浪费吗?
林浩再次示意众人安静。
这个时代的职工和管理者,主人翁意识还比较强。
关乎厂子的利益,他们参与热情很高涨。
讨论起来,会场内就人声鼎沸的。
林浩再次控制了会场局面,继续说道:“民品分厂不会撤消,而是会继续办下去。”
“只要我在职一天,这个政策就会延续下去。”
“咱们是军工厂,卖给部队的武器装备,利润是定死的。”
“在订单有保障的情况下,靠着那个固定利润,咱们饿不死,日子也会比较轻松。”
“但温饱就是咱们的追求了吗?”
“想不想在家就能看电视,甚至是看彩色电视?”
“冬天洗衣服老婆的手冻得跟蹄膀似的你们不心疼?不想买个洗衣机减轻一下她的负担?”
“你们难道不希望人人都能分到房子?”
“有了房子的,难道你们就准备一直住在筒子楼里,不想着福利房能够更大一些?”
“还有咱们厂的子弟学校,你们不希望学校改善得更加宽敞明亮?”
……
林浩一口气举了十余个例子。
不是凑字数,是林浩希望能引起每一个参会者的共鸣。
没办法,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共鸣的频率不同。
说少了容易出现“漏网之鱼”。
看着众人脸上流露出来的向往之色,林浩趁热打铁。
“有人会说,咱们可以把军品卖给国外客户,那个利润大。”
“是的,对外军贸的利润是很大,但这种订单是随机的,是无规律的。”
“现在波斯人与伊国人在干仗,他们的需求比较大。但战争打完了呢?他们还会继续买吗?”
“其他国家的市场,我们就一定能拓展开吗?”
“而且,武器装备对于无战事的国家来说,就是长期固定资产,不会产生消耗。”
“没有消耗就不需要补充,一二十年内就不会有这个客户的新订单。”
“所以,依靠国外军贸市场来赚钱也是不稳妥的。”
“客户随机性强,又没有持续性。”
“可以作为增加收入的一种方式,但不能完全依赖它!”
……
林浩讲得很耐心,几乎是剖开了向众人介绍。
以确保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个道理。
理解了这个道理了,他们就会放弃幻想。
没了幻想,那就只能耐心听取林浩的最终分析。
“所以,江州一机想要赚钱,大伙想要提高福利改善生活,只有一条路。”
“那便是发展民品经济,依靠民品去赚钱。”
“民品不是军品,需求不是间接性的,而是持续性的。”
“一个类型的商品卖上几十年也是常事,可以源源不断地赚钱。”
“当然,咱们这边大部分企业采取的还是计划经济,还未完全转型到市场经济上,这种场面还不多见。”
“再过一两年,改制的企业越来越多,私营企业也越来越多,短时间内赚大钱的企业也会越来越多!”
“那时候你们会发现,我今天说的都是预判,而不是吹嘘。”
市场科的秦德才忍不住开口道:“厂长,民品分厂真不赚钱。”
“市场科的同志们,腿跑断了,嘴磨干了,依旧没能打开市场。”
“这种局面招更多人效果估计也不会太好……”
林浩却是微微摇头,说道:“民品分厂不是不赚钱,而是邵永德没有找到赚钱的业务!”
“今年入局‘三转一响’领域,等于是48年加入国军。”
“虽然不是末班车,但肯定是夕阳产业了。”
“所以,民品分厂的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生产线,我会关停并售卖。”
“你们发动自己的人脉关系,打听打听哪里有需求,咱们优惠卖出去。”
“对于买家,我不挑剔。”
“国有企业也行,私营老板也罢,只要价格合适,我都卖!”
林浩已经从王正国那里知晓,
购置这些生产线的资金,是邵永德利用他的人脉找来的。
不是借款,算的上是拨款或者扶植经费。
都是不需要偿还的那种。
如果三条生产线能卖掉,所得的几十万也能填补一些窟窿。
邵永德那家伙,好歹给民品分厂留了一点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