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时代,我的军工帝国 第49章 ,一脉相承的尿性

作者:星河神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22:54:42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秦德才虽然这段时间不在本厂,但他也知道,林浩如今是厂长最器重的新星。

此刻也没有对林浩隐瞒。

“民品分厂那边同时建立了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的生产线。”

“现在贷款是为了生产缝纫机和手表,以赶上年末的消费旺季。”

好家伙!

林浩听了直呼好家伙。

这个邵永德还真是有魄力。

没经过市场调研,上来就搞三种产品的生产线。

梁静茹给他的勇气吗?

不过,林浩也有一点意外。

“邵副厂长虽然步子迈得有点大,但敏锐性还不错,居然准确判断出年末是消费旺季……”

秦德才说道:“林主任,年末消费旺季这个概念是我提出来的,不过还没有经历过,还有待实践验证。”

林浩看向秦德才的目光,多了惊讶和钦佩。

林浩开口道:“秦主任的这个判断是绝对准确的。”

“春节是咱们龙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意义特殊,人们的消费欲望会比较强烈。”

“但咱们民品分厂却经不住这个实践验证。”

“因为咱们出品的自行车,包括后面的缝纫机和手表,估计很难被市场接受。”

“商品不被市场接受,市场的火热就与我们无关!”

林浩也不再藏着掖着。

林浩扫了一眼报纸上的内容。

民品分厂的贷款,是以分厂那边的厂房作为固定资产抵押的。

在林浩看来,邵永德的这笔贷款肯定还不上。

到时候厂房真成了银行的资产,损失的可是江州一机本厂。

林浩起初游说王正国支持邵永德搞民品部门,就是想借邵永德之手来完成铺路。

由邵永德将民品分厂的底子打好,到时候自己直接捡现成的。

林浩当时的构想是,邵永德经营失败,到时候自己再毛遂自荐。

哪曾想到,邵永德的步子居然迈的这么大。

一下子投资了三种不同产品的生产线。

这种加速“自杀”的举动,也是出乎了林浩的预料。

不过,加速就加速吧。

早死早超生!

秦德才吃惊地看着林浩。

林浩不是军工领域的天才吗?

难道他对民品经济和市场也精通?

王正国和李文林同样惊讶。

他们也没想到,林浩的跨界居然不只是在军工领域。

林浩继续说道:“厂长,我个人建议中止邵副厂长的权限。”

“以民品分厂现有的产品思路,根本不可能回本。”

“相反,投入越多产生的问题也会越多。”

“向银行贷款,可是有利息的。如果不能按时还款,还会产生滞纳金、违约金等费用,窟窿会越来越大。”

“同事说,厂子里制造的商品还会积压。积压的商品日常维护需要资金,放任不管又会加速折损,导致血本无归。”

……

林浩的这番话,让王正国、李文林和秦德才三人都惊呆了。

他们都是干了半辈子的军工,哪见过产品积压的场景。

他们生产或维护的火炮、坦克装甲车,都是第一时间被军队拉走。

产品积压?根本没见过!

没见过的场景,他们自然不会提前预判。

现在首批自行车的积压才刚刚开始,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严重性。

听了林浩这么一说,他们才意识到问题。

细细一想,越想越不安。

王正国看了一眼林浩,随即说道:“文林和林浩,你们坐下来。”

“德才,你将刚才汇报的事情,简单向他们介绍一下。”

果然有事!

进门时,厂长的语气就不对。

进门后,厂长的脸色也不对。

果然不只是邵永德向银行贷款的事情那么简单!

林浩在秦德才旁边坐下,竖起耳朵“吃瓜”。

秦德才将邵永德“借用”工人工资投资生产一事,再次讲了一遍。

李文林听完暴怒。

邵永德这是怎么敢的?!

这是在犯罪!

林浩则是双眸放光。

这邵家父子果然是一脉相承的。

林浩对邵长青印象深刻,就是邵长青在上一世的时候干过类似的事情。

上一世,邵长青当上了江州第一机械厂厂长,并且将厂子转成纯民品企业后,因为经营不善倒闭。

邵长青将厂子贱卖给了东瀛人,然后卷款逃到了国外。

这笔卖厂子的资金中,包括着拖欠工人们的九个月工资,以及约定好的两年工资的安家费。

邵长青一分钱都没留给工人们,全部卷走了。

上千名下岗工人,连温饱都没了着落。

几个家庭特别困难的工人,在更名的厂子门口集体喝农药自尽。

那一天,正是除夕夜。

此事轰动全国。

恰好那时候互联网刚刚兴起,邵长青被网友们挂在网上骂了好多年……

没想到,邵长青干过的恶事,他老子居然提前十几年就干了。

虽然还没有恶劣到邵长青那种地步。

但邵家父子吃工人血汗钱的尿性,已经彰显无疑。

这下好了,邵永德得滚蛋了。

但现在揭发,罪行估计不会太重。

说不定开除都够不上,可能只是降职或停职。

以邵家父子上辈子做的孽,这点处罚实在是太轻了!

得让邵永德的错误更大一些。

刚才秦德才说了,邵永德又准备“借用”一两个月的工人工资。

如果两三个不发工资,民品分厂的工人们肯定会闹事。

闹大了,就是舆情。

这个处置起来,分量可就不一样了!

有了决断,林浩便开口道,

“厂长,邵副厂长此举也是为了产品早日投产上市,出发点是好的。”

“我的判断或许不准确,要不等缝纫机和手表上市后看看效果?”

王正国好奇道:“怎么突然改了观点?”

林浩一脸真诚道:“厂长,我刚刚仔细思考了一下,发现我的观点可能有些偏激了。”

“缝纫机和手表,虽然也和自行车一样有比较受欢迎的品牌,但没有凤凰、永久两个牌子的影响力大,情况应该会比自行车好一些。”

“更关键的是,银行已经将贷款一事作为新闻发布出去了,我们想中止贷款也不行了。”

“贷款已经放了下来,总不能让资金闲着,干脆就试一试。”

“如果成功了,不仅能还了贷款和占用工资,还能找到民品分厂的发展方向。”

林浩看着王正国和李文林都陷入了沉思,又加了一块筹码,

“两个火炮项目和一笔改装订单,工期都很紧,需要咱们垫资一部分。”

“这是国防安全的大事,也是咱们的本职工作,可不能出岔子。”

“民品分厂那边出了窟窿,本厂这边也不能轻易拿钱去堵。”

“思来想去,还是试一试。”

“创业嘛,都是筚路蓝缕的。”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