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时代,我的军工帝国 第45章 ,邵家父子的野望

作者:星河神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22:54:42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邵长青耷拉着脑袋,看不出悲喜。

对于邵长青来说,

这样的说教他已经听腻了。

以他的能力,将来当个副厂长、厂长,还不是轻轻松松?

要知道,自己才三十出头。

全厂最年轻的科长。

将来论资排辈,他也绝对排在前面,甩开其他人一条街。

这个时候,秦德才小心地开口道:“厂长,主任,咱们厂子的自行车起个什么名比较好?”

邵永德和秦勇都陷入了沉思。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他们的知识盲区。

他们也没有找专业人士去干这个事情的觉悟。

只是皱着眉头在那里冥思苦想着。

倒是邵长青率先开了口。

“爸,舅,要不叫做‘长青’牌自行车?嘿嘿。”

秦勇微微点头:“这个名字还行。”

“朗朗上口,寓意也不错,老百姓应该会喜欢。”

邵永德思考了一阵,也点头认可道:“的确不错。”

“长青,你就负责安排厂子的工人给所有新生产的自行车刷上这个名称。”

“秦德才,你带着市场部尽快更改宣传口号,将长青自行车的名号打出去。”

秦德才立刻领命:“好的,厂长,我马上就去办。”

邵长青则是随意地点点头。

秦德才的反应被衬托得更显谨慎。

邵永德又继续说道:“长青的这个提议给了我思路。”

“咱们的缝纫机也要有了独立的品牌。”

“就叫长红吧。”

“缝纫机主要是针对家庭妇女的,长红这名字比较女性化,应该更能被妇女们接受。”

邵永德有一对儿女。

儿子就是邵长青。

还有个女儿,邵长红。

邵长红也在江州第一机械厂上班,是财务部的会计。

现在将厂子生产的自行车和缝纫机分别以儿子和女儿的名字命名,让邵永德很有成就感。

对自己安排很是满意的邵永德没有注意到,

秦勇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

显然,秦勇并不满意这样的安排。

秦勇本来想说,此举过于搞掉了,容易引起本厂那边的不满。

但邵永德这般只顾他邵家,不顾秦家的举动,让秦勇有些不快。

两人虽是亲戚,但也是同盟。

既然是同盟,理当利益均沾。

这种名扬四海的机会,你全占去了,我怎么办?

秦勇没有开口,而秦德才并不是这个核心圈子的人,他只是来讨论自行车滞销问题。

此刻的他,恨不得立刻就走。

但邵永德和秦勇都没有发话,他又不好主动离开。

左右为难的秦德才,自然不会多插嘴。

邵永德的办公室中,四人居然陷入了沉寂。

还是邵长青率先打破了沉默。

“爸,咱们账上已经没钱了,缝纫机的生产还能顾得上吗?”

邵长青的这个话题,直指江州一机民品分厂目前最大的危机——没钱。

按照邵永德的构想。

首批自行车的销售额,将全部投入到再生产之中。

五成用于生产第二批自行车,三成用于生产缝纫机,剩下两成用于生产手表。

但现在,首批自行车只卖出去了十几辆。

这点销售额,啥事都干不成!

现在,缝纫机和手表的生产都成了问题。

这两条生产线,现在连原材料和零部件都买不起了!

邵永德也没想到,自己宏图伟业的第一步就被卡住。

没钱,这可是真的难办。

将贪墨的5万块钱拿出来?

这个绝对不可能!

自己凭本事贪的,凭什么拿出来。

邵永德想了想,开口道:“既然已经借用了工人们一个月的工资,那就再借两个月。”

“现在已经是年底了,正是消费旺季。”

“只要产品卖出去,资金就回笼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作为国营军工厂的副厂长,邵永德其实并不知道年底是消费旺季。

因为江州第一机械厂制造的火炮,是不分季节的。

不存在什么旺季淡季。

这是秦德才这个民品分厂的市场部主任告诉他的。

然而,秦德才这个发现了市场消费规律的本人,却没有邵永德乐观。

秦德才已经察觉到了。

面对着流行的“三转一响”,老百姓更信任大牌子。

比如永久和凤凰这两款自行车。

虽然卖的贵,但老百姓宁愿多掏钱也会尽量选择这两个牌子。

自行车是如此,缝纫机和手表估计也是如此。

毕竟换成自己,自己也不会轻易去买一个新冒出来的牌子。

就算江州第一机械厂是江州地区数一数二的军工厂。

但自行车、缝纫机这些产品与火炮装甲车并不相通。

江州一机能早火炮,并不意味着就能造出最好的自行车!

这些天,秦德才的思想已经开始动摇。

独自一人的时候,他已经在反复思考,

江州第一机械厂设立这个民品分厂,是不是太草率了?

自己要不要找个机会,向老厂长反应一下这个问题?

还有邵永德占用工人工资一事,自己是否有必要上报一下?

万一自行车和缝纫机还是打不开销路,工人们三个月的工资怎么办?

民品分厂这边可是有上千名工人。

这么多人领不到工资,到时候闹起来可是大事!

秦德才思绪纷飞的时候,秦勇开了口,

“德才,你先去忙吧,尽快将新品牌的名声打出去。”

秦德才如蒙大赦,连忙起身告别离开。

秦德才离开后,秦勇起身将办公室房门关紧锁好。

坐回沙发,秦勇开口道:

“姐夫,我看报纸上说,现在不少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

“要不咱们也去贷款试试?”

邵永德一愣:“向银行贷款?”

秦勇点头:“嗯,以厂子的固定资产为抵押,向银行贷款。”

“贷个二三十万,厂子的运营就能顺畅起来。”

“唯一的问题就是,万一还不上那就出大事了。”

邵长青听到可以直接从银行借到几十万,顿时双眼冒金光。

“早知道有这种法子,爸你就不用四处求人了。”

邵永德却是谨慎不少:“屁!我那求来的钱都是经费拨款,不用还。”

“你从银行借钱,那可是要还的!”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