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唐 第56章 道教教主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04:08:04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原始部落的人,对世界的认知非常浅显,他们大多保持着远古的生活习惯。”

“礼仪文化也皆停留在远古时期。”

“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发现,大多数部落都没有成熟的宗教,而是保持着原始的自然崇拜。”

“所谓原始自然崇拜,就是远古人类面对浩瀚宇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感到神秘莫测心生敬畏。”

“就认为这些无法理解的自然力量,是由神灵在掌控,从而加以崇拜与祈求。”

“自然崇拜就是宗教最原始的形式。”

大殿内,只有陈玄玉的声音在回荡。

其他人皆保持安静,努力记忆他所讲述的一切。

“在这个时期,人类对神灵的崇拜还较为单纯。”

“只是希望神灵不要发怒荼毒生灵,或者希望风调雨顺。”

“随着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按照我们华夏史书的记载,先贤出现,给人们带来了礼仪文明。”

“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烦恼。”

“个人的婚姻、事业、子女、生死;国家的兴衰荣辱、生死存亡。”

“这种种的欲望,都化为了人们对神灵的要求。”

“于是原始宗教就诞生了。”

“原始宗教还没有摆脱自然崇拜的特点,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有祖先崇拜,有图腾崇拜,有火焰崇拜,还有日月星相崇拜。”

“佛道出现之前,华夏最盛行的巫蛊之道,就是原始宗教之一。”

众人听的如痴如醉,大有醍醐灌顶之感。

对宗教这个概念,也终于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随着世界的发展,人类文明越来越繁荣,社会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苦难与不平亦如影随形。”

“当世人遭遇困境,无力自救之时,往往寄望于超自然力量,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

“这就是我之前所言的,宗教存在的意义,是为人类提供终极安慰。”

“反过来说,人类的现实需求,再一次赋予了宗教更多的意义。”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精神需求,宗教也在自我进化。”

“于是教义更加完善,体系更加严谨的现代宗教,就此产生了。”

最后这番话,陈玄玉之前给周法和潘师正说过。

两人也转告给了岐晖和王远知。

两位高功在教导自家门人的时候,也转述给了他们。

只是之前大家的反应不一。

有人觉得有道理,在黑暗无光的时候,宗教为信徒提供了最后一丝希望之光,让人不至于彻底沉沦。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这不是掩耳盗铃吗。

你有麻烦就去解决,日子不好过就想办法奋斗,求神有什么用啊。

要是求神有用,天下早就太平了。

是的,道教作为宗教,道士作为神职人员,很多压根就不信神。

他们只信自己。

这也是为何道教不修来生,只修己身的原因所在。

这也是为何陈玄玉一直说,道教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一门学说的原因。

但现在,陈玄玉从宗教的起源开始讲起,一步步深入。

大家总算是明白了,为何会有宗教,为何信徒会将诸多欲望述诸于宗教。

就在这时,之前提问的那个红袍真人再次站了出来:

“真人,我一直有一个疑惑。”

“宗教信仰神灵,学派也有崇拜的先贤。”

“华夏很多学派,更是以昊天上帝为至高神加以崇拜。”

“宗教有系统的教义,学说也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除了不讲来生,学说和宗教有太多相似之处。”

“不知两者是否有本质区别?还是说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

听到这个问题,陈玄玉露出讶异之色,认真看向这位真人。

其他人也同样露出意外的表情,显然没想到他竟然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但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可太关键了。

道教为何始终无法摆脱道家的影响独立发展?

发展了这么多年,甚至又开始重归学术方向,宗教色彩越来越淡。

根本原因,就是大家分不清宗教和学说的区别。

事实上,整个道教都在为此感到迷茫。

岐晖和王远知,也不禁打起了精神。

不知道陈玄玉会给出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陈玄玉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道:

“敢问真人道号?”

红袍真人恭敬的道:“弟子显真,乃岐师记名弟子。”

陈玄玉拱手道:“原来是显真师兄,您这个问题问的好啊。”

被当众夸奖,显真如小学生般面露喜色:

“真人不以弟子鄙陋,愿意为弟子解惑,弟子感激不尽。”

换成以前,被一位道教真人如此礼遇,陈玄玉会非常兴奋。

但此时,他内心只有敬佩。

能不顾身份,不顾年龄差距,对一个小孩子口称弟子。

这种品性以及对学问的渴望,让人很难不佩服。

“正如您方才所说,宗教和学说非常相似,但其实两者的本质截然相反。”

“最根本区别在于,宗教只为人提供精神安慰,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他们将所有问题都推给了死后世界和来生。”

“学说则截然相反,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宗教信仰神灵,信的其实是神灵的伟力,让信徒来生过上好日子。”

“学说崇拜先贤,敬的是先贤勇于面对现实问题的大无畏精神。”

“这就是宗教和学说最根本的区别。”

说到这里,陈玄玉停顿了一下,给众人反应时间。

等大家相继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才接着说道:

“南北朝时期,很多国家都尊崇佛教。”

“梁武帝将佛教列为国教,他本人更是几次出家为僧。”

“可他治理国家,使用的依然是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

他在全国兴建儒学馆,广纳寒门士子前来学习儒道法思想。

儒学馆的优秀学子,可直接授予官职。

“因为他很清楚,佛教只是用来安抚人心的。”

“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还是得用儒法思想。”

实际案例,让大家对两者的区别了解的更加透彻。

显真激动的再次下拜:“谢真人指点,弟子悟矣。”

其他人也跟着下拜:“谢真人指点迷津。”

这一幕,让陈玄玉也非常的兴奋,起身还礼道:

“诸位真人客气了,大家都是为了道教一脉,理当同心协力。”

众人再次为他的谦虚和心胸折服。

岐晖和王远知相视一眼,都微微颔首。

可为我道教未来之主也。

道教从来没有过真正的教主,包括张道陵也不是。

很多人以为,道教是张道陵创建的,其实不然。

在张道陵之前,道教的概念就已经存在了,许多高人都在为之努力。

比如茅山派的创派祖师就是三茅真君(茅盈茅固茅衷)。

他们是汉景帝时期的人,比张道陵早了几百年。

但张道陵对道教的贡献毋庸置疑。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为道教建立了系统的框架。

所以他成为了道教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人物。

他开创的教派,后来被称为正一道。

所以,说他是道教创始人是不准确的,实际应该是正一道创始人。

在他的同时期,道教还有许多别的派别。

那些教派虽然借用了他创造的框架,但并不尊他为教主。

后续道教各派别发展成熟,就更不会尊一个外人为教主了。

岐晖和王远知在了解陈玄玉的能力后,就产生了扶持他当三家盟主的想法。

毕竟他有才华还年轻。

起码能执掌三家联盟五六十年。

有这么长时间,足够道教大兴,也足以让三家变得更加辉煌。

但前提是,陈玄玉要有能力获得大家的信任。

毕竟楼观道和茅山派都是大派,内部利益错综复杂,并不是他们两个的一言堂。

今天让这么多人来迎接陈玄玉,又在这里论经,其实就是一次小考验。

看陈玄玉的表现到底如何。

本来两人以为,他虽然有才,但毕竟年龄太小了。

能保持不怯场不出大的纰漏,就算是合格。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陈玄玉不但没有怯场,反而主导了整个论经大会。

期间展现出来的学识、气度、礼节,都堪称完美,成功折服了在场的众人。

这让两位高功在震惊的同时,更加肯定了之前的想法。

一定要将他培养成三家未来的盟主。

甚至培养他成为道教第一任教主。

有楼观道和茅山这两个当前最大的教派支持,他起码能当半个道教的教主。

当然,道教教主这个概念太大也太敏感。

不是道教内部同意就能当的,还要得到朝廷的认可。

然而,别人不知道,他们两位可是非常清楚。

陈玄玉深得秦王宠信,还给了他一块玉佩。

如果秦王能顺利登基……

咳,此事过于重大,看看后续发展再说吧。

不过给道教培养一位教主的念头,却深深的植入了两位高功的脑海。

陈玄玉并不知道两位高功正在算计他,否则肯定得吓瘫了。

道教教主?

你们不要过来啊,我还想多活几天。

此时他正被热情的诸位真人包围,询问各种问题。

当然,主要还是围绕宗教发展,以及宗教和学说区别进行讨论。

不只是问他,大家之间也相互交流感想。

当交流出一定成果之后,也没谁会敝帚自珍,而是当众说出来供大家参考点评。

每一种新想法的出现,都会引起大家更加热烈的讨论。

有些人的想法不够成熟,大家还会帮着完善。

不过不论大家如何讨论,话题的中心始终是陈玄玉。

每一个问题他都能给出一定的建议。

每一个新想法,他都能敏锐的察觉到优点和不足。

这更是让大家心服口服。

两位高功在旁边看的,也是连连颔首。

不愧是太上老君的弟子,不愧是我们挑选的盟主。

讨论着讨论着,突然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

“道教的核心思想来源于黄老之学。”

“先贤创立道家思想,亦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

“难道我们道教真的要放弃这个目标吗?”

大殿内为之一静,众人目光情不自禁的看向陈玄玉。

岐晖和王远知神色里也浮现不甘之色,同时也有担忧。

不甘心的地方在于,放弃宏伟的目标。

担忧则是,害怕陈玄玉无法给出让大家满意的回答。

面对这个问题,陈玄玉也思考了许久。

就在众人以为他也答不上来的时候,才开口说道: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和大家说一下另外一件事情吧。”

“听我说完之后,想必大家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果然不愧是神仙弟子,竟然这么快就想到答案了。

众人兴奋不已,都竖起耳朵,全神贯注的倾听他接下来的话。

“华夏最初只有中原一隅之地,经过尧舜禹三代先王努力开拓,始有九州之名。”

“然而数千年来华夏中心依然只有中原大地,周边为四夷所有。”

“淮南的广大区域,要等到楚国时期才为我华夏所有。”

“辽东在先秦燕昭王时期,才纳入华夏版图。”

“青州、兖州的东夷部落,直到战国晚期才被彻底归入华夏。”

“秦惠文王时期,巴蜀才正式加入华夏大家庭。”

“始皇帝征服百越建立南四郡,中原天朝才首次实现对岭南地区的直接管辖。”

“西域更是在汉朝时期,才尊华夏为主。”

“荆州在东汉和熹皇后主政时期才成为富庶之地。”

“闽州等广阔土地,在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之后,才得到开发。”

“今日华夏广阔之疆域,不是凭空得来的,也不是神仙送给我们的。”

“是我们的祖先筚路蓝缕,用无数生命开拓得来的。”

“通往四边的每一寸道路上,都洒满了先贤的热血。”

“我们华夏文明,也不是凭空生成。”

“是一代代先贤,为了解决万民遇到的种种问题,总结而成的思想结晶。”

“是我们华夏优于其他族群的根源所在。”

“道教作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作为华夏子民,怎么能忘记祖先的伟业和遗志?”

一席话说的众人热血沸腾。

就连九十三岁的王远知老真人,也神情振奋。

说到这里,陈玄玉也不禁提高了声音,道:

“现在我来回答方才那个问题。”

“我道教既要满足万民精神上的需求,也要拿出实际策略,解决万民遇到的实际问题。”

“非如此不足以体现我道教的优越,非如此不足以证明我华夏文明的伟大。”

“这也是我变革道教的初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