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此言,我便明白该如何行事了!归根结底,就是不让北高句丽和渊盖苏文任何一方安生,让他们相互牵制,内耗不休。”
秦善道明确了自身的任务后,心中顿时豁然开朗。
最令人迷茫的,莫过于不知自己究竟该做什么。
“王爷,处亮和善道分别驻守新城与国内城,我们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该如何与他们协同呢?”
秦安然深知,李想为自己争取到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这一职位,必有其深远用意。
但是,如何调动这支力量,发挥其最大效能,她心中尚无明确的蓝图。
说实话,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在多数人看来,并非什么理想的去处。
无非是屯田。
率领一群解甲归田的士卒去耕作,又能有多大作为?
即便是秦安然自己,偶尔也会闪过这样的念头。
“衣、食、住、行,乃是辽东乃至整个大唐安定的基石。”
“衣物之事暂且不提,河北道的棉花正源源不断地运往辽东,足以抵御此地严寒。”
“而‘食’,正是生产建设兵团的核心要务。但我们与汉代屯田不同,目标不只是为了满足边防将士的口粮,而是要解决整个辽东道,乃至全大唐的粮食供给。”
“若经营得法,十年之后,仅辽东一地所产的粮食,便可供养大唐八成的人口,更能使粮食成为我们与周边部族交易的新筹码。”
“长久以来,中原王朝与胡人之间鲜有大规模的粮食贸易,并非胡人有了牛羊肉便不需谷物,而是边疆本就产粮稀少,从内地运粮过来,耗费巨大。”
“你不能让一斤粟米卖得和一斤羊肉同价,那样谁还会买?可一旦我们辽东道的粮价比关中还低,那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届时,无论是渊盖苏文,还是靺鞨、室韦,都会乐于用牛羊马匹来换取大唐的粮食。只要人人有饭吃,甘愿铤而走险的人自然就少了。”
李想的这番宏论,此前从未与人详谈。
毕竟,说辽东这片众人眼中的苦寒之地,能产出满足大唐八成人口的粮食,着实匪夷所思。
但秦安然身为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都督,李想必须让她明白自己的全盘计划。
秦安然问道:“王爷,辽东气候如此寒冷,无论是种粟米、水稻还是麦子,产量恐怕都高不起来吧?”
“恰恰相反,辽东的粮食产量,不论是粟米还是水稻,都会超过关中。唯一的缺憾是此地苦寒,水稻无法像岭南那样一年两熟。”
后世东北大米的盛名,李想心中有数。
此刻秦安然认为辽东不宜耕种,他自然要彻底扭转她的观念。
“安然,粮食产量固然与气候相关,但更取决于土质的肥沃与灌溉的便利。我之所以坚信辽东适合大规模垦殖,正是因为这里有广阔的沃土。”
“你到辽东城外任意寻一处荒地,用锄头深挖下去,便会发现,即便掘地三尺,泥土依旧是黑色的。这是上天赐予的黑土地,是我大唐独一无二的宝藏。”
高句丽人虽在辽东也从事农牧,但其耕作技术与大唐相比,有云泥之别。
即便如此,半农半牧的高句丽已是东北地区最强的势力。
而不事农业的室韦与靺鞨,实力便远逊于它。
“黑土地?”
秦安然显然是初次听闻此词,对其深意不甚了了。
“正是!黑土地是自然对人类的慷慨馈赠,它不同于寻常土壤,性状极佳,肥力充沛,极适宜作物生长。”
“同等条件下,一亩水稻种在黑土地上,产量至少能高出两成!”
“更关键的是,辽东地广人稀,可以利用驽马配上新式犁具,再结合观狮山书院下属机械所研发的简易插秧机和人力打谷机,人均耕种的面积将大幅提升。”
李想眼下还无法实现后世那样的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但小规模的集约化耕作已然可行。
在中原,一人之力所能耕种的土地,极限不过五十亩,且难以精耕。
若要精耕细作,一人至多照料三十亩。
但若辅以牛马和简易机械,人均管理百亩土地并非难事。
最巧妙的是,可以通过轮作大豆和水稻,错开农忙时节,使一人能管理的田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如此说来,王爷是打算让生产建设兵团在辽东主攻水稻?”
秦安然虽未完全理解黑土地的魔力,但已领会了李想的核心意图。
“不错,水稻是首选,其次便是大豆!”
“大豆?若大规模种植,仅用作马料,是否太过奢侈?”
秦安然不解地望着李想。
尽管豆腐自汉代便有,但在大唐,大豆最主要的用途仍是作为战马的精饲料。
可大唐并不缺少牧场,用大豆为马匹补充营养的需求并不迫切。
“无论是喂马还是做豆腐,都并非大豆最核心的价值!”
“此话怎讲?”
李想此言一出,众人皆感惊诧。
即便是段移石与秦善道,也投来好奇的目光,等待着他的下文。
“将大豆进行压榨,可得大豆油,供寻常百姓食用;而榨油后剩下的豆粕,更是禽畜绝佳的饲料。”
“无论是鸡鸭鹅,还是猪狗,食用了豆粕,都会长得更加肥壮。如今我大唐百姓已基本摆脱了饥荒的威胁,部分地区的民众对肉食的需求与日俱增。”
“在此时机,大力发展养猪、养鸡产业,便显得尤为重要。从另一个角度看,百姓们吃肉多了,对粮食的消耗自然会减少,这也能间接缓解粮食压力。”
燕王府早在十年前便着手布局养猪养鸡产业,如今已是长安城最大的肉食供应商。
这些年来,尽管养殖规模未再扩张,但养殖技术的革新却从未停歇。
特别是大规模瘟疫的预防,一直是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
书院长期派有学员驻扎在燕王府的养殖场内,进行实地研究。
他们结合了医学院的一些知识,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颇为有效的防疫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大规模养殖所带来的风险。
像燕王府家大业大,尚能承受意外损失。
但若普通百姓倾尽所有投身养殖,一旦遭遇天灾人祸,便会瞬间倾家荡产,这将严重打击他们投身此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