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石,你这次前往新城,便是真正意义上的镇守边陲了。”
在辽东城的王府内,李想对即将赴任的段移石叮嘱道:“新城的局势远比他处复杂,切不可简单地打压或扶持任何一方势力,必须懂得运用平衡之术。”
“高句丽人虽是目前辽东人口最多的族群,但经此一役已是元气大伤。我们真正要警惕的,是其他部落趁机坐大。”
李世民的任命下达后,段移石和秦善道很快就要启程,反倒是秦安然这位生产建设兵团的都督,还能在辽东城多留些时日。
“王爷尽管放心!分化一批,拉拢一批,打击一批的策略,您早就教过我们了。军事学院里,许多人都在深入研究您的这套理论。”
“新城地处草原腹地,周边部落林立,我定会谨记互相制衡的原则。”
段移石言语沉稳,显然比他那性子急躁的大哥段开山要稳重得多,令人安心。
“嗯,但有一个部落,你务必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李想在脑中迅速过了一遍辽东周边的势力分布,一个名字显得格外扎眼。
“是哪个部落?室韦,还是靺鞨?”段移石下意识地问道。
毕竟这两个部落今年出动了十余万大军,虽被李世民击溃,但其展现出的动员能力,足以让任何人不敢小觑。
“都不是。”李想摇了摇头,“室韦与靺鞨,依旧遵循着他们逐水草而居的古老传统,其首领也非雄才大略之辈。”
“况且他们对汉家文化素来排斥,我认为他们对辽东的威胁有限。他们现在所处的地域,天寒地冻,过于偏远,对大唐而言缺乏开发的价值,这才是此次未曾一举荡平他们的原因。”
“当然,从长远看,迟早要解决他们。”
室韦和靺鞨盘踞在辽东道以北的广袤土地上,范围涵盖了后世俄罗斯远东的大片区域。
但就眼下而言,大唐确实无暇经营这些地方。
与其将他们剿灭后,催生出更具侵略性的新兴势力,不如暂时让这两个大部落维持当地的稳定。
“王爷所指,莫非是突厥人?”一旁的秦善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今突厥人在辽东被列为二等民,享有不少特权,恐怕会吸引草原上大量的突厥牧民迁徙而来。”
“甚至一些其他部落,为了得到这些好处,也会选择依附于突厥人。”
“也不是,是契丹。”李想沉声说道,“一个实力尚不算顶尖,却异常团结、发展迅猛的部落。追根溯源,契丹与室韦同属东胡鲜卑后裔,有血缘之亲。”
“自东突厥被大唐所灭,契丹便获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薛延陀衰落后,他们的扩张之势更是无人能挡。”
“最关键的是,我听说契丹的几位首领都通晓汉学,还特意从中原聘请汉人儒士去部落里传道授业。”
李想在得知契丹在贞观年间已初具规模后,便立刻让秦怀玉去暗中调查。
这一查才发现,当突厥、薛延陀、高句丽、室韦、靺鞨等大势力在历史舞台上轮番登场时,契丹却始终在暗中积蓄力量,从未停下扩张的脚步。
如今,契丹部所占的牧场,论面积虽远不及室韦和靺鞨,但其肥沃程度却远胜对方。
“契丹?王爷若不提醒,我还真未曾留意。不过您放心,既然契丹可能成为大唐的威胁,我便去剪除这个威胁。”
“正好辽东即将大兴土木,修建工坊和水泥路,急需大量劳力。届时我便仿效定襄与登州的做法,组建一支捕奴队,专去契丹人的地盘上‘招募’人手。”
段移石占据着地利优势,言语间并未将尚未完全崛起的契丹放在眼里。
确实,只要大唐铁了心要进行压制,契丹能否如历史上那般壮大,还是个未知数。
“你心中有数便好。总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凡是固守其部落旧俗,不愿学习我大唐先进文明的,皆要予以压制。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这也是为了他们好。”
李想面不改色地说道。
秦善道见李想一直在提点段移石,也抓住机会请教:“王爷,那国内城那边,我需要注意些什么?”
“国内城的局势与新城又不一样。其西边的土地,名义上归属北高句丽,但实际上应该还在渊盖苏文的掌控之中。”
“这个渊盖苏文,虽控制着不小的地盘,但境内缺少大城,资源贫瘠,民生困苦。所以,你要密切关注渊盖苏文与北高句丽的战况。”
“一旦渊盖苏文落入下风,你可以通过驻扎在国内城的生产建设兵团,向他出售一些物资,适度扩大双边贸易。”
“靺鞨人和渊盖苏文都有贸易需求,而国内城是离他们最近的大唐城池。因此,国内城完全可以发展为一座边贸重镇。”
“利用鸭绿江的水运之便,将我大唐的商品倾销过去,再将他们的原材料运回中原,如此便能将他们的经济命脉牢牢攥在我们手中。”
李想的一番话,令秦善道豁然开朗。
身为游骑将军,他原以为自己的职责仅是带好兵,守好城。
此刻他才明白,李想对他的期望远不止于此。
不过,越是充满挑战,秦善道便越是兴致盎然。
“王爷,渊盖苏文难道不是我大唐的死敌吗?”
秦善道话未出口,段移石便抢先一步问出了心中的不解。
“移石,善道,你们须谨记,无论是这辽东,还是整个大唐,乃至放眼天下,都没有永恒的盟友,更没有不变的仇敌。”
“渊盖苏文过去确实是我们的对手,但时移世易。如今他兵败如山倒,已不配再做我大唐的敌人。”
“然而,他的地盘恰好与北高句丽、新罗相连,对于我们制衡半岛的力量格局大有裨益。”
“简而言之,我们不能让南北高句丽或新罗任何一方独大,更不能容许他们统一半岛,否则辽东道的安危将直接受到威胁。”
“要达成此目的,便需多方权衡,手段万千。”
李想对着自己的小舅子和秦怀玉的弟弟,自然是倾囊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