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九百七十四章 朝着明君进发

作者:郁雨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6 10:55:04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随机推荐:

陈循磨拳擦掌,势必要把工部下辖的这些部门都搞富裕。

当然,他也不能白干,所以他连夜写了一个奏疏,将户部和工部的合作过明路。

工部给技术,户部经营,这功劳,户部至少要拿一半。

胡澄权欲不高,但工部除了胡澄和工匠,还有其他官吏呢。

工部右侍郎并不是技术人才,他知道这事后捶足顿胸:“尚书,你们不擅经营,那不是还有我吗?”

胡澄:“正好,那你去和户部接洽,合作的事交给你了。”

工部右侍郎:“…尚书,下官的意思是,这事完全可以工部自己来,人手不够,我们招人就是,天下三条腿的人难找,但有才识、会经营之道的人多的是。”

胡澄:“将这些人组建起来得费多少精力?这种事还是户部有经验,人也是现成的,何不与他们合作,反正赚来的钱也要纳入国库。”

“糊涂啊糊涂,”工部右侍郎道:“自己有钱和国库有钱是不一样的,赚的钱,若是放在工部,那您和那些匠人要做什么研究,要买什么材料,造什么炉子,那都是您说了算,自己打报告,自己批条子,可钱进了国库,再想批出来就难了!”

胡澄眨眨眼,疑惑的道:“可是,我们做这些不就是为了给国库赚钱,强国富民吗?”

工部右侍郎一噎,半晌才道:“钱放在工部也一样可以强国富民,到时候除去工部花用的钱外,余下的给国库多少,不还是您一句话的事吗?”

胡澄微微一笑,道:“你说的没错,只是六部若都这样想,各自为政,那我大明离败落也不远了。”

工部右侍郎就知道,再说下去也没用了,反而会让人觉得自己急功近利,自私谋利。

“不过,你倒是给我提了一个醒。”胡澄道:“等户部的人过来,你记得和他们谈好,每年的盈利,至少要留下两成来做研究,不管是钢铁厂还是其他作坊,都要持续研究,研究就要花钱。”

工部右侍郎眼睛一亮,兴奋的应下。

朱祁钰也看过潘筠的计划表,他们叫疏要。

他同样心潮澎湃,忍不住问道:“这些东西世上从未有过,国师是怎么知道的?竟然还都画出了图纸?”

潘筠道:“我去未来看见的。”

朱祁钰眼睛晶亮:“未来?”

潘筠忽悠他道:“是,我大明虽是当下世界第一强国,但去年北征之败,让我心痛难当。”

朱祁钰闻言低下头,同样难过。

“加之这两年往返倭国,在海上见得多了,我才知道,原来大明之外还有很大的世界,在西方,有两个叫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家,他们一直想到东方来,为此大力发展海运,陛下,海上有黄金,你看我们现在每季度的海贸税收和从倭国取回的白银便知,我有预感,若继续海禁,昨日瓦剌之痛,将来还会发生,或许是日有所思,有一日我便神魂出体,去到了未来。”

朱祁钰听得一愣一愣的,他相信了,于是追着问道:“在未来有什么?”

潘筠叹气:“只是匆匆一瞥,我便到了一个满是书籍的地方,所知甚少。虽少,却也能窥见端倪。”

潘筠道:“在将来,百姓的身体素质会高很多,人均寿命可达七十,年长者可活到一百四。”

朱祁钰听得眼睛一亮一亮又一亮,问道:“后人是怎么做到的?”

潘筠:“物资充足,吃得饱、穿得暖、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加上修炼强身,可达。”

朱祁钰喃喃:“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短短三句,看似容易,其实何其艰难,只吃饱这一条,便难如登天。”

朱祁钰不是何不食肉糜的皇帝,政令难下乡,而大明何其大,想要每一个人都吃饱饭,他的心一下沉甸甸起来,感觉背了一座泰山那么重。

潘筠却眼睛晶亮,按住他的手,微微用力:“陛下是对自己没信心吗?”

朱祁钰抬头看向她。

潘筠坚定的看着他道:“我相信,陛下一定可以,君主有德,便可聚有德之士,君主贤明,便能聚有才、有志之臣,而陛下有德贤明,我相信,你一定可以!”

朱祁钰攥紧了拳头,目光闪亮。

和另一个时空不一样,朱祁钰在这里正义且正统。

朱祁镇在他登基之前死了,朱祁钰的继位是力挽狂澜,是忍辱负重,是孝悌两全;

而在另一个时空,朱祁钰因为嫉妒和害怕刻薄对待皇兄,引发了朝臣和世人对朱祁钰品德的质疑;

而部分人的争权夺利推动了事情往更恶劣的方向发展,所以他想做的许多事都很难推广。

但在这里,只要朱祁钰能够保持现在的志气和清醒,他身边聚集而来的,一定是贤能之臣多过奸佞。

胡濙知道这一点,于谦也明白,不管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潘筠,新贵于谦,旧臣胡濙,大家都在推着皇帝往一个方向走,只要他不主动转向,他就会一直朝着那个方向走去。

朱祁钰一锤定音,同意了奏疏上所言。

和于谦等人一样,他选择不公开,而是锁起来,时不时的拿出来一观。

第二天,陈循才上书户部和工部合作,百官还在懵逼中呢,皇帝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户部和工部都没意见,内阁也没反对,余下的官员虽然懵逼,但还是一句话没说,只是一下朝就围住胡澄和陈循,你们这是闹啥咧?

胡澄和陈循统一口径道:“国库缺钱,只能如此做,不然兵部要发展水军,还想从水军中分出一支海军来;工部不仅想疏通黄河,还想疏通淮河和大运河;礼部想广开社学,以实现所有适龄儿童都免费入学;你们吏部呢,每年的外察花费多少?光是每年的封赠花费就不少;更不要说我们户部,你知道大明现在实际多少人口,实际多少耕地吗?”

“保报里,里报县,县报州府,府再上报到我户部,要经过五道,实际上层层盘剥,你们以为只有钱会被盘剥吗?”陈循道:“错!人和土地是最先被盘剥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