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刘高楼的语气里充满着喜悦:

“我二叔说了,你的那批皮大衣特别受欢迎。现在阿拉木图这里有些人家里准备的燃料不足,有这么一件皮大衣,至少冬天不那么难过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集中供暖的。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哈国的社会福利情况不错,毕竟国内有那么多的能源,社会资源整合的也不错,再加上人口不多,所以公共设施还算不错。

但就这个时候而言,还远没有达到人们想像中的那样。

城里依然有没有加入到集中供暖体系里的人,而农村更是要靠自己。

农村的还好一些,城市边缘地带的一些人就只能自己想办法。

“皮大衣一件卖四十美元,皮衣一件卖三十美元,皮马甲一件卖十美元。棉胶鞋一双十美元,棉皮鞋一双二十美元。”刘高楼说道,“接下来这段时间,有多少货我们要多少。”

“有点虫蛀的皮大衣呢?需要不需要?可以降一降价?”

“虫蛀?没事的,只要不破个大洞,这边都有人要的。”刘高楼现在对隔壁那个国家的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直接就替他的二叔做了决定。

李龙便放下心来,他挂了刘高楼的电话,就又给红光皮革厂那边打了电话,说了自己的想法。

“你是说,所有的皮大衣,你全要了?”

“对,皮大衣,平衣,还有皮马甲,只要有的,你都给我发过来。十月底之前,你们如果有余力生产的话,也给我生产一批。”

“真的?你想定货?”张厂长眼睛一亮,“要多少?”

“当然是越多越好了。对了,你那些有点虫蛀的也拉过来吧,我要订货,咱们要签个合同,我就不往你那边跑了,你们那边有订货合同的备份没有?拿一份过来,咱们签了你就可以生产了。”

“好好好,我明天就过去!”张厂长兴奋得很。

要知道,目前因为生产工艺落后,机器设备也相对陈旧,想要生产更先进工艺的皮制品,很难。

李龙需要的那些皮大衣之类的东西,刚好就在他们的生产舒适区,无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都是熟练工啊。

不管怎么说,生产这些东西能赚到钱。至于原料会不会被浪费…拜托,现在都快要关门了,还管那么多干嘛?

有了钱,生产线能继续运转,才能想以后的事情。

张厂长第二天果然带着两台卡车,拉着库存的所有皮大衣、皮衣过来了。皮马甲已经没有了,他准备继续生产——按他们自己的生产工艺,整皮用来生产皮大衣,裁下来的碎皮用来生产皮马甲,这样不用浪费。

李龙这边自然欢迎。张厂长带了卸货的人,所以李龙只是让梁双成他们负责抽检,他则和张厂长一起在会客室里讨论关于签合同的事情。

“真没想到李龙同志你搞了这么大一个收购站啊,我看着生意挺红火的。对了,前院那些汽车…”

张厂长进来的时候仔细观察了一下。李龙这个收购站比他想像的要热闹一些。

不过想一想能买得起那么多皮大衣的人,收购站怎么可能简单呢?

“那些汽车啊,是我从隔壁哈加盟共和国那边拉来的二手车…或者说车况比较好的准新车。”李龙笑着解释着:

“我现在和那边一些商行有来往,从你们这里买的皮货是卖到他们那边去的,汽车也是从他们那里拉过来出售的。张厂长,要不要来一台?车况都很好,价格绝对便宜…”

“买不起啊。”张厂长摇了摇头说道,“我们厂子目前的情况不怎么好。这么和你说吧,李龙同志,你这两笔生意,是今年以来我们厂子里最大的订单。如果没你这个单子,我都担心下一笔采购原料的款子从哪里来。”

李龙当然不相信张厂长的话,背靠着团场,再怎么说也能生产出团场需要的产品来。

只能说目前外销可能会困难一些,但要说生存绝对不可能出问题。

不过既然人家这么说了,李龙也不可能揭破,他笑着说道:

“那就祝咱们合作愉快了。”

合同是很简单的,主要就是李龙这边需要的数量、品质、规格,以及单件的价格。

按双方约定,价格就按李龙昨天拉走的来算,那已经是算批发价了。

张厂长的意思李龙如果要的话,起步至少五百件,李龙则是担心五百件,这一个月张厂长他们做不完。

“这一点李龙同志你放心。虽然我们厂子不大,但这种皮大衣制作起来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就算是五百件的大单,合算下来也就是一天十来件的任务,再怎么说我们也是能生产出来的。

我给你明说吧,昨天接到你的电话之后我就已经开始在筹措原料了。所以你放心,五百件,我们绝对是有能力生产出来的。”

“那好,第一批要五百件。后续的咱们后面再说。另外我会付百分之三十的定金,剩下的见货付完,怎么样?”

“可以。”张厂长点头同意,于是这些就写在了合同上。

签字盖章,收取定金。东西卸完之后,李龙带着张厂长他们去吃饭,准备出去的时候,张厂长扭头看了那几台车一眼,问道:

“李龙同志,这些车…都是怎么卖的?”

“伏尔加是十万元每台,拉达是六万元每台,嘎斯六九车是三万五千元每台。别看他们说是二手车。但那是从几百台里挑出来的,车况绝对没问题。”李龙说道。

“这么贵啊…”张厂长嘴里这么说着,但却还频频回头看着。

他作为厂长,目前还只能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说实话,真是有点掉面子。

不过现在厂子里情况好转了一些,如果后面能够和李龙把关系拉好,生产持续向好,说不定明年或者后年,厂子里就能买台车?

当然想法是好的,还要看后续的生产任务。

其实张厂长也有自己的计划,就算李龙现在不购买他们的库存,他们也打算转型为团场的职工生产一批类似劳保制服的皮衣。

只不过因为款式问题还没定型,所以这个计划还没实施。

现在李龙的订单相当于把他们的舒适期延长了一些,可以让他们有更长的时间去调研职工们希望要什么样的款式。

其实这时候皮夹克只要价钱不很贵,样式不是特别老,年轻人还是很愿意卖的。

农村的结婚办酒席大都是在秋冬,这时候农闲。秋冬的时候穿皮夹克是最合适的,特别是皮夹克有毛领子,那就更拉风了。

这毛领子流行了好多年,到三四十年后还有不少人喜欢。

真的保暖啊。

如果李龙知道的话,他肯定会给张厂长说一句,根本就不用搞什么款式,直接把部队里飞行员或者坦克车长的皮衣改一改,改简单一点儿,定型就行了。

这时候军装仍然是很流行的,能穿一件飞行员或者坦克车长样式的皮夹克,立刻就会在聚会里成为中心人物——要知道,陆军的也就罢了,现在仿制的太多,飞行员、坦克车长服装,那几乎是宝一样的存在。

当然,只是说一说。

吃过饭,张厂长带着车匆匆回去,他要立刻组织生产。吃饭的时候他还问李龙如果十月底他生产的皮大衣多了怎么办?

李龙说只要合格,他照收不误。

张厂长这就放心了。

张厂长离开之后,李龙这边的生活就变得规律起来。

今年的八月十五二哥李安国一家和姐姐李霞一家都是开着车回来的,这让李家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当天虽然还在拾棉花,但李家自己人都在过节。在地里拾棉花的零工也每个人得到了两块月饼和两个苹果。

零工们开心极了,对他们来说这可是额外的收获,毕竟现在在门市部里,这样一个五仁月饼卖一块钱一块呢。

李家的棉花头茬和二茬拾完之后,综合的亩平均产量在一百七十多不到一百八十公斤,已经算是高产了。

主要还是管理的好。二茬花拾完才是十月上旬,三茬花还能拾一些,最后再把没有开的棉花桃子捋回去,冬天慢慢剥。

三茬花就不用雇人了,没有那个必要,主要是根本拾不上货,一亩地十公斤都拾不了,零工要么要价高,要么根本不来。

所以就李家自己人慢慢拾。

拾完棉花,还要打杆子。打杆子的机器李龙也已经和农机厂那边约好了,这玩意儿说实话相当简单,就是小四轮拖拉机后面传动轴带动打杆机的叶片——打杆机是个方框,底下是轮子,里面有像风扇一样的四个刀片。

拖拉机开动的时候,刀片快速转动,将棉花杆子打断,后面有人跟着把杆子叉起来用车拉走。

这玩意儿太硬,不像麦茬能在地里沤烂。棉花杆子被翻到地里,哪怕沤上一年,还是硬的。

所以必须打断拉走。

只是现在李龙还搞不出来回收薄膜的机子来,不然能早一点把地里的薄膜清出去,这玩意儿短期看不到危害,长期的危害还是挺严重的。

十月中旬,李龙开着嘎斯车到了东面新开的那两百八十亩地跟前,看着李俊海等人正在打梗子准备浇水。

地不平,浇水的时候就要打梗子,主要是阻止水一下子全都流到低处,有些高处浇不到。

李俊海他们在这里已经习惯了干各种农活。本身都是农民,这一点适应性还是很强的,他们已经习惯了干北疆的农活,而且这一年下来,很得心应手。

甚至于他们觉得,如果回去种地的话,他们已经不习惯了。

毕竟老家那地,浇水?半个小时能浇三家人的地。

在这里,半个小时?恐怕一块地的三分之一都浇不透!

而且浇水的时候还时不时有点小惊喜,就比如今天,李俊贤被长虫给碰了一下胶靴子,逮着一个刺猬,还用芨芨草穿了三条大鲫鱼。

理论上讲,这鲫鱼是自家的——水是从小海子里下来的,那地方是李龙承包的,所以这鱼算是自家的,没毛病。

李龙开着车看着他们浇水,看着水从水渠里出来奔腾着到地里,带着那些盐碱然后流走,流入排碱沟。

水是从小海子里放出来的,小海子是李龙承包的,理论上讲,李家不用出水费。

甚至于队上要浇水还得和李家协商,不然的话就得重新走条渠。

当然这是理论上,实际上队上要浇水,李家从来没有阻止过。就这一点,许成军和队里的管水员,只会说李家的好话。

毕竟就光一个小海子存在,四队每年种地可以比其他生产队多浇一到两个水。对于普通的作物可能作用不是特别大,但对棉花来说,这区别就大了。

两百八十亩地,入眼可是一大片。上一辈子李龙所有的地加起来也没这么多。

眼下这就已经到手了,便宜的惊人。

放十年后这地依然不值钱,真正值钱在二十年后。

现在把地拿下,九七年第二轮土地承包的时候再承包三十年…其实十年后因为盐碱地承包成了趋势,土地还没那么值钱,有的地方一下子承包七十年都有。

然而后面到一零年前后就改了,原来七十年的合作作废,严格按现行土地承包法进行,不能超过三十年。

而且村里也聪明了,五年十年的签,再不能延长。

所以李龙觉得,十年后土地二轮承包的时候,就按三十年的时间线走就行了。

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所有的好处都拿到手。

李龙脚下是个铁皮水桶,里面沙沙作响——那个被李俊海逮着的刺猬正在里面转着圈儿爬着。

李龙准备把它带回去和大院子里的几个刺猬作个伴。

水哗哗的漫过来,李龙想着至少四队的历史已经有了大的改变。

正想着的时候,一辆汽车开了过来,他扭头看的时候,发现是谢运东的嘎斯车,后面还跟着陶大强、梁大成、贾卫东的车子。

有一段时间没和他们几个人一起聊了,没想到他们赶到了这里。

汽车腾起一片尘土,尘土里带着碱味儿,李龙往后挪了几步,避开这些灰尘。

谢运东他们几个下来后,走到李龙跟前打着招呼,然后看着这一大片已经开垦完成,并且挖好排碱沟,正在进行浇灌的土地。

“嘿,这一片地,够大。”贾卫东感叹了一句。

“谁能想到,盐碱地也能种棉花,还收不少哩!”陶大强也感叹,“龙哥,你家种东面种棉花那块地,亩产至少得一百五十公斤吧?”

“差不多。”李龙点点头,“用水洗过碱,又用了不少化肥…年初补苗的时候也没少费功夫。”

“花的心思是多,但收获也大啊。一百五十公斤,那就是差不多亩产三百块钱…啧啧…”

梁大成满眼都是羡慕。

因为家庭的原因,他对于钱极其敏感。

“你也可以承包啊,现在也不晚啊。今年你种的棉花怎么样?”

“还不错,到现在来看,亩产一百八十公斤没问题。地里还有些桃子没完全开,我打算再过几天过一遍后,就捋回去剥了。”梁大成说道:

“对了,马金宝那个坏怂把羊都弄到我棉花地里了,让我赶出去了,我给他说了,他要再敢把羊弄到棉花地里来,我把他的羊宰了补偿我的棉花。”

他说的很严厉,其他人都笑了起来。

马金宝就是这样,不好好放羊,却经常纵容自家的羊跑到别人的庄稼地里啃几口,占点便宜。

没拾过麦子的麦地,没砍杆子的苞米地都让他的羊祸祸过。

大家都习惯了,就是老混蛋。

“我们家今年种的不多,但我一直按小龙的说法管理,今年差不多能有个两百公斤的亩产?”贾卫东其实挺高兴,也有些不满,就是怪自己种的太少了。

不过想想也对,种的少有种少的好处,种多了,他也就没办法这么精细的管理了。

“我们家地差不多也是一百八十公斤的产量。”陶大强说,“地多了一些,有些没管理到位。”

“我们家可能还不到。”谢运东说,“不过可以了,比想像中的强太多了。一百八十公斤,就是三百六十块钱,刨掉成本,至少也能落两百块钱吧?”

这时候的成本差不多是收成的一半往上一点儿。等到滴灌时代来临,成本就差不多在四分三往上了,这还是在不算承包费的情况。

“嗯,棉花收完,我就去找队里,现在先找找,找到合适的地再说。我们家就算老家找人也找不了那么多,我算是知道了,种棉花想要地多,必须人多,不然根本种不过来。”梁大成说道。

“我打算下午就去找队长,然后去找乡里,我也打算承包一百亩地,上五十亩队里就没权力了。”谢运东眼神里闪着光芒,“抽空好好排了排碱,明年种的时候多用化肥——我觉得种棉花,能成!”

李龙笑了,这正是他所期望的。

:看视频有两个新闻,一个是口里某地,报纸说某块地白菜老板不要了,可以免费拿,结果一下子去几百人砍白菜,结果是个假新闻,白菜人家老板准备卖呢,现在没地方找着说理去。

另外一个是南疆某地,盐碱地没处理好就承包出去,种的棉花大片没出苗的,老板赔了几十万。说这样的地明年照样一千二一亩包出去。

劝那些想来南北疆承包地的,至少在秋天看看棉花棵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