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刚刚出口,李察就有些后悔。
‘改姓迈耶’不仅是一个经典Flag,塔尔门和波黑兰尼的国情也大不相同。
迈耶是个日耳曼化的犹太姓氏,在整个塔尔门帝国排犹的大环境下,当赫尔曼·戈林说出:‘哪怕有一枚炸弹落在鲁尔,自己就改名迈耶’,潜台词实际是:
如果敌机飞临鲁尔工业区投弹,那劳资就不当人了。
但是波黑兰尼国内没有强烈的排鱿环境。
与之相反,该国的波族与犹太族相处和谐,战争爆发后,大量犹太青年踊跃参军卫国。
不过在两国开战的大背景下,用敌国姓氏发誓,倒也勉强说得过去。
汽车营营长总算接受了这个说法。
“丑话说在前面,如果车队损失惨重,即便您身为战争英雄,我也一定会去总司令部告您一状!”
“这是自然。”
既然提前放出大话,李察就要做到万无一失。
为了确保车队不被空袭,他做出了一系列的周密安排。
比如提前让每一辆汽车备好伪装网,将颂唱手和拥有无线电的车辆,均匀分散在车队内。
有麻雀和乌鸦提前提供预警,只要能将警告传达到位,车队就有足够时间离开公路隐蔽。
可惜李察手上没有自行防空炮,不然以他的性格,甚至会部署自行高炮埋伏敌军机队。
李察看着车队内的一辆辆塔尔门坦克,心中难免有些遗憾。
(可惜了,这些缴获的坦克在后方派不上用场。)
考虑到第19军在图霍拉,竟然被波军一辆缴获4号坦克搅得天翻地覆,用塔军坦克欺骗塔尔门空军,放如今肯定行不通。
即便迈耶那个傻大胖子,也该知道深入控制线几十公里,不可能出现己方装甲纵队。
李察没有耽搁太久。
5日上午10点,车队准时离开比得哥煦,向华沙方向挺进。
搭了便车的35团沿公路先行出发,第18骑兵团走乡间小道紧随其后。
塔军的战术轰炸机和近距离支援机主要从西面飞来,李察干脆将乌鸦布置在了车队后方3公里处。
为了降低空袭造成的损失,车队间距拉得比较大,平均每辆车距离约有50米。
而塔尔门空军不愧为闪电战的核心支柱。
他们刚刚出发不到20分钟,数架BF109E4型战斗轰炸机,便沿着公路搜索而来。
李察第一时间发现了敌机动向,迅速下达了空袭警报。
有了在国境线上的战斗经验,加上在图霍拉挨了三天炸,无论35团还是骑18团,都迅速离开路面。
士兵下车支起伪装网,紧张地看着空中呼啸而过的敌军飞机。
由于飞机保持在中高空,成功被伪装网骗过。
等待敌机远离,李察这才下令继续出发。
二战早期的飞机航程有限,BF109E型更是仅有400公里的内置油箱。
若以巡航时的油耗计算,该型飞机仅有1小时30分钟的滞空时间,作战半径不过250-350公里。
所以车队距离前线越远,遭遇敌机的频率也就越低。
最初的两个小时,车队平均移动速度仅为15km/h,因为每隔十分钟就会飞来一批敌机,根本无法顺利行军。
不过,塔尔门飞行员毕竟要吃饭休息。
利用塔尔门空军不爱在午休时间出击的特性,李察命令车队加快速度,在一个半小时内一口气跑了70公里。
在这之后,遭遇敌机的频率便大幅降低,行军速度也提升到了30km/h,队形变得更加紧凑。
这就相当于从前线的‘战术行军’,转变为后方的‘例行行军’。
虽然偶尔会有敌人的战术轰炸机路过,但是平均一小时才会遇上一次,就当临时休息、恢复状态了。
终于...
在太阳落山之前,车队顺利抵达华沙城郊,进入己方防空火力的覆盖范围。
果真如李察所言,他们一路上虽然走走停停,但是并未遭受塔尔门飞机的袭扰,没有人员伤亡。
当然,第18骑兵团行进速度远不如汽车,李察暂时顾不上他们。
车队最终抵达了华沙郊外,被检查哨和执勤卫兵拦住。
卫兵们严阵以待,机枪已经上膛,时刻准备射击。
一名军官小心翼翼地上前,双手接过汽车营营长的证件、波莫瑞集团军和战略运输司令部开具的证明。
他看到副驾驶位上坐着一个熟人,这才松了口气,让士兵解除戒备。
军官指着一连串的塔军坦克,惊讶道:
“赛扎里,那些敌军坦克究竟是什么情况?”
汽车营长赛扎里·奥科涅夫斯基一脸兴奋地回答:
“那是35团缴获的塔军战车。”奥科涅夫斯基激动地手舞足蹈,“这位希米格维少校真是名不虚传,我们一路上竟然没有损失一人一车,所有塔军飞机都在他的指挥下,成功躲了过去!”
军官当即瞪大双眼。
“希米格维少校?!是报纸上刊登的那个战争英雄吗?”
“不然呢?除了他,谁能缴获这么多塔军武器?”
看得出来,波黑兰尼的宣传机构在这两天内全力开动,李察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
“真是羡慕你,能够载英雄回家。”
“哈哈,这件事,我能吹他一个月!”
军官伸手示意卫兵抬起栏杆,将路障挪到一旁。
卫兵们看着衣衫褴褛,身上充满泥土、血斑的35团将士,脸上充满了敬意。
“你看他们的表情,不愧是在前线杀过人的部队。”
“我的天,这得有十几辆塔尔门坦克?我还以为报纸上的内容是在吹牛!”
搭载第35团的车队没有进入华沙市区,而是直接来到了司令部在郊区准备的临时驻地。
尽管总司令部反复催促李察,抵达后第一时间前去报到,但他还是一板一眼地安排好防空伪装、外围警戒。
殊不知,英雄部队凯旋的消息,如风一般飞速向外扩散。
没过多久,就有民众出现在驻地外围,送来了大量的慰问物资。
若不是即将进入宵禁时间,人数恐怕还会变得更多。
民众的热情,让士兵变得飘飘然。
李察依旧保持冷静,他甚至还有些愤怒。
“劳资刚刚扎营,民众就特么知道驻地位置了?驻军难道没有保密意识吗?”
不仅仅是驻军,就连35团官兵也没有对此事太过上心。
团里的绝大多数士兵,这辈子都没来过首都,非常想去市内一探究竟,去黄灯区和酒吧发泄一通。
只不过,李察没有如士兵预期那般,命令35团就地解散。
因为他并不打算在首都久待,而是打算要到装备和补充人员后,直接跑路。
若是部队分散到各地,且不论士兵放纵之下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纪律问题,单单集结部队,都要花费整整一天。
在28天灭国的波黑兰尼战役面前,李察承受不起在华沙空耗一天的代价。
他严令官兵只能在周边活动、禁止离开驻地,同时让执勤人员驱散了周围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热心市民。
简单吃了几口面包,他便带上艾丽莎,让克拉拉穿上铠甲临时充当卫兵,搭乘缴获的塔军卡车前往华沙总司令部。
此时此刻,华沙已经下达了宵禁命令。
除了塔军卡车吓了检查站的守军一跳外,一路畅通无阻。
只不过...
一行人刚刚进入司令部,就被无数的镁光灯闪瞎了双眼。
记者们扛着长枪短炮,对着李察一阵猛拍。
在旁边,还有一群衣装华丽的人。
看上面的绿色标记,不是这个爵就是那个爵,明显是一群贵族。
李察暗骂一声晦气。
“他奶奶的,不小心闯进贵族窝了!”
至于他的便宜叔叔,波军总司令雷兹·希米格维元帅,也热情地抱了上来。
“瞧瞧这是谁?是我们的战争英雄!”
“诸君,让我们热烈欢迎希米格维家族的李察,重创塔尔门军队!”
李察完全无视了周围的记者和贵族。
“别搞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他强忍对贵族群体的厌恶,对着雷兹元帅伸出了手。
“老登,你许诺我的技术装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