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木叶后,暗部十三班如同四道融入夜色的幽灵,在火之国茂密的林海中无声穿行。
他们的速度极快,却巧妙地避开了所有已知的巡逻路线和可能存在的眼线。
队长波风水门一马当先,他那头耀眼的金发隐藏在面具之下,唯有那双湛蓝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
他不仅是队伍的尖刀,更是大脑,不断根据地图和实时情况调整着行进路线。
日向玄重紧随其后,白色的眼瞳周围青筋隆起,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透视视野如同最精密的雷达,将方圆数公里内的一切尽收眼底。
无论是藏匿在树冠中的毒蛇,还是深埋地下的陷阱触发装置,都无法逃过白眼的洞察。
秋道堂东庞大的身躯此刻却显得异常轻盈,他居中策应,沉稳的步伐给人一种磐石般的可靠感。
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队伍两侧和后方,确保没有“黄雀”跟在后面。
萧炎落在队尾,他的存在感被刻意降至最低。
强大的灵魂力量如同无形的蛛网,以他为中心向外扩散,与日向玄重的白眼形成奇妙的互补。
白眼看穿物质结构与查克拉流动,而灵魂感知则能捕捉到更细微的能量波动、情绪气息乃至隐藏的杀意。
他就像队伍的第三只眼,专注于那些白眼可能忽略的、非查克拉体系的异常。
连续一天一夜的高强度奔袭,对于常人而言是巨大的负担,但对于这四位木叶精锐来说,只是常规操作。
他们利用沿途的溪流补充水分,服用兵粮丸维持体力,几乎没有停下休息。
越靠近目标区域沉寂山谷,周围的环境变得越发诡异。
生机勃勃的绿色逐渐被一种枯败的灰黄取代,树木扭曲低矮,仿佛被某种力量抽干了活力。
空气中开始弥漫起一股淡淡的硫磺味,夹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令人心烦意乱的焦躁感。
“我们进入‘烬’的查克拉影响范围了。”水门的声音透过面具传来,带着一丝凝重。
“所有人收敛气息,玄重,重点侦察前方山谷。”
“明白。”日向玄重简短回应,白眼的力量更加集中地投向那片被群山环抱的谷地。
随着距离拉近,沉寂山谷的全貌逐渐在玄重的视野中清晰起来。
那是一个入口狭窄、内部却颇为开阔的盆地,岩壁陡峭,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溶洞入口,地形确实复杂如迷宫。
“发现目标。”玄重的声音带着确认的意味。
“山谷深处,最大的那个溶洞入口有人为加固痕迹,使用混合了查克拉金属的岩石。
入口处有四名守卫,标准云隐暗部装扮,查克拉反应中忍级别,位置隐蔽,处于视觉死角。”
“内部情况?”水门追问。
“溶洞内部结构复杂,有多条岔路通往深处,目前探测到两支巡逻队,每支三人,沿固定路线交叉巡逻。
洞内岩壁上镶嵌着一些发出微弱查克拉波动的晶体,疑似预警结界节点。”玄重一边观察一边快速汇报。
“最深处…有一个巨大的空间,探测到…一股极其庞大、灼热且充满混乱怨念的查克拉源!是目标‘烬’!
他处于静坐状态,周围有四名查克拉反应极强的护卫,至少是特别上忍级别。”
情报与卷轴描述基本吻合,甚至更加详细。
水门打了个手势,四人如同壁虎般悄无声息地攀上入口侧方一处陡峭的崖壁,隐藏在一块突出的巨石后面,从这里可以俯瞰山谷入口,又不易被察觉。
“守卫森严,且有结界。”水门冷静地分析。
“强攻不可取,我们的任务是侦察和有限骚扰,玄重,记录守卫换岗时间和巡逻队路线规律,堂东,评估溶洞上方岩壁结构,寻找可能的薄弱点。”
“是,队长。”两人低声领命。
日向玄重的白眼持续工作,如同一个无形的监控探头,将云隐据点内外的一切动态默默记录下来。
秋道堂东则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部分倍化术对力量的感知,仔细打量着溶洞上方的岩层结构。
萧炎则闭上双眼,灵魂力量如同细腻的流水,缓缓探向山谷,重点感知那所谓的预警结界。
在他的感知中,那些镶嵌在岩壁上的晶体散发出一种类似于雷属性查克拉的波动,彼此连接,形成一张覆盖主要通道的能量网,对物理入侵和强烈的查克拉波动异常敏感。
“结界能量偏向雷属性和感知,结构不算特别精密,但触发后反应会很快。”萧炎睁开眼,低声道。
“硬闯或使用大规模忍术会立刻暴露。”
对于萧炎那神奇的灵魂感知术,水门眼中也是露出一抹惊叹之色,旋即他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三位队员。
“那么,计划变更,我们不需要进去,玄重已经确认了‘烬’的存在和大致兵力,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给他们制造一点‘小麻烦’。
让他们知道木叶的眼睛在盯着他们,延缓他们的进度,同时进一步测试他们的反应能力和防御弱点。”
他看向萧炎和秋道堂东:“堂东,找到结构最不稳定的地方。萧炎,你有办法在不触发结界的情况下,远程制造一场‘意外’吗?比如,让某个地方的岩壁‘自然’松动。”
秋道堂东仔细感知了片刻,指向溶洞侧上方一处看起来岩层有明显裂缝的区域:“那里,受到内部挖掘和查克拉装置能量波动的影响,结构最脆弱,只需要一个合适的震动…”
萧炎顺着堂东指的方向,灵魂力量聚焦过去。
他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可以试试,我用暗劲远程触发那处裂缝,模拟小型自然塌方,需要精确控制力度和能量波动,避免被结界感知到。”
这个计划风险更小,同样能达到骚扰和试探的目的。
水门果断下令:“好!准备行动,玄重,继续监视内部反应,堂东,准备接应,萧炎,看你的了。”
四人的目光交汇,无声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