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栖梧小筑的老梧桐叶落了大半,枝桠间漏下冬日的薄阳。

白小仙依旧背着那个洗得发白的双肩包,行走在金陵大学的梧桐道上。

浅灰的眼眸映着校园里匆匆而过的冬装人影。

自“球场回春指”后,“白小仙”之名在部分学生中小范围流传。

但他刻意收敛气息,存在感低如尘埃,风波很快平息。

他如一个静默的记录者,继续着象牙塔内的“求学”之旅。

【观察模式:持续·深度融入】

【核心:体悟知识碰撞、青年思潮、时代变迁下的个体选择】

……

《古生物演化通论》的课堂。

陈教授花白的头发在投影仪光线下格外显眼。

他指着屏幕上奇虾(Anomalocaris)的复原图,声音带着困惑与兴奋: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驱动力,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环境剧变?基因突变?还是……某种我们尚未认知的‘催化剂’?”

他刻意避开了“灵气”这个词,但台下学生的眼神却微妙起来。

“教授,”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举手。

“最近有篇《灵能地质学前沿》的论文,提出远古可能存在周期性‘灵潮’,催化了生物基因的爆发式表达……”

陈教授皱眉:“科学需要实证!灵潮?能量来源是什么?

作用机制呢?一篇缺乏数据支撑的假说,不足为凭!”

他敲敲讲台,“我们要尊重化石证据!尊重科学方法论!”

台下窃窃私语。

有人点头赞同,有人面露不屑,更多人眼神迷茫。

白小仙的灵觉扫过课堂。

陈教授严谨的科学精神如同磐石,但在灵气复苏的铁证面前,这磐石正被无形的潮水冲刷着根基。

学生们则站在迷雾边缘,渴望答案,却找不到可靠的路标。

知识本身,在这时代更迭中,也带上了几分迷幻的色彩。

科学壁垒在动摇。

实证与超验的鸿沟,成为新一代人心中的谜墙。

……

古生物实验室,冰冷的灯光下弥漫着消毒水和岩石粉尘的味道。

白小仙作为“特招旁听生”,被允许在助教指导下参与一些基础标本清理工作。

他戴着白手套,手持细小的气动笔,小心翼翼地清理着一块来自滇南寒武纪地层的页岩标本。

灵觉却如最精密的扫描仪,穿透岩石表层。

只见化石里面,三叶虫的甲壳结构清晰,是纯粹的物质遗存。

灵觉深入至分子层面,捕捉到极其微弱、已近湮灭的……惰性能量残留。

不同于现代灵气,更古老、更晦涩,如同沉睡了亿万年、被时间磨平了棱角的“化石灵气”。

这与课堂上那篇“灵潮假说”隐隐呼应。

旁边的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嗡嗡作响,分析着化石的元素成分和结构,却对那丝“化石灵气”毫无反应。

科学仪器与灵性感知,如同两条平行线。

助教是个扎着马尾的干练女生王蒙,她看着白小仙专注而精准的动作,赞许道:“小白,你手真稳,不像新手。

对这石头……有什么特别感觉吗?”

她似乎随口一问,眼神却带着探究。

“很古老。”白小仙头也未抬,声音平静,“像封存了时间的盒子。”

他没有点破那丝灵气残留。

王蒙助教若有所思,没再追问。

……

“超自然现象研究社”的活动室位于一栋老实验楼的地下室。

光线昏暗,堆满了各种古怪仪器、泛黄的古籍影印本和模糊的照片。

社长吴明头发更乱了,眼里的狂热几乎要溢出来。

“看!

昨晚紫金山天文台附近的能量读数!又是那个波段!”

吴明指着电脑屏幕上一条剧烈波动的曲线,唾沫横飞。

“还有这本明代金陵地方志的记载,‘夜有赤光贯斗,坠于钟阜’,地点就在紫金山!

这不是巧合!

是周期性现象!是外星文明?

还是高维存在在观测我们?”

几个社员被他说得心潮澎湃,也有人面露怀疑。

白小仙安静地坐在角落,灵觉扫过。

吴明其实毫无修为,但他精神亢奋异常,体内气血翻涌,已近偏执。

他的“证据”多半是牵强附会或仪器误读。

灵觉分析下,能量曲线波动与附近一条高压输电线故障产生的电磁干扰高度吻合。

少数社员被狂热感染,多数是寻求刺激或社交。

白小仙暗自留下心眼的那个眼镜男生周哲也在,缩在角落。

他体内的空间灵性潜质似乎被吴明的“高维观测”理论刺激,微微波动了一下。

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渴望与恐惧交织的光芒。

他渴望理解自身的异常,恐惧于未知。

“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建立观测点!

收集更多证据!让世界看到真相!”

吴明挥舞着手臂,如同一个孤独的斗士。

白小仙默默摇头。空想与执念,如同双刃剑。

能点燃探索的火花,也能焚毁理智的根基。

他将一丝极其微弱,却带着【上善若水】宁神之意的气息悄然扩散开,稍稍抚平了室内躁动的氛围。

……

清晨,东操场一角薄雾弥漫。

古武复兴社的成员们已在社长赵刚的带领下开始晨练。

没有喧哗的音乐,没有夸张的呼喝,只有沉稳的呼吸声和拳脚破空的细微声响。

赵刚沉稳如岳,一套古朴的八极拳打得刚猛暴烈,却又隐含柔劲。

体内灵气凝练如汞,沿着特定的经络缓缓运转。

虽不系统,却已摸索出内壮筋骨的雏形。

他眼神专注,每一次发力都带着对力量的敬畏和对传承的坚持。

古武复兴社的大多社员神情坚毅,汗水浸透练功服。

他们练的是筋骨皮,更是在练一颗沉静的心。

白小仙远远站着,灵觉覆盖。

赵刚的拳路,蕴含着对“力”最朴素的理解——发于根,传于腰,行于梢。

没有花哨的能量外放,只有将自身气血、筋骨、意志拧成一股绳的纯粹力量感。

这种对身体的极致掌控和挖掘,隐隐契合着锻体境的某些原始真意——

返璞归真,以身为炉!

一套拳打完,赵刚收势,气息绵长。

他看到了远处的白小仙,微微颔首。

对这个安静苍白的少年,他有些印象(球场救人事件),直觉对方不简单。

白小仙也轻轻点头回应。

在浮躁的灵气热潮中,这份对传统的坚守和对身体本源的探索,如同浊流中的一股清泉。

古武之道,蕴含锻体真意雏形。

对身体的极致掌控与挖掘,是力量之本。

薪火传承,贵在纯粹与坚持。

“在古武复兴社身上,或许能见证传统古武在灵气时代下的蜕变和与时俱进。”

“我很期待,这将萌生一个未知却又热血神奇的灵气武道领域。”

“灵气武道,或可谓之灵武?!”

……

深夜,图书馆顶楼古籍阅览区。

白小仙面前摊着一本泛黄的《金陵山水志异》(孤本影印)。

心念微动,再次发动【灵叶寄念】。

蜀山竹海。

另一枚祖竹金叶微光流转,将眼前的景象与感知传递回本体。

沉静的玄武湖在夜色中如一块墨玉,远处城市灯火如星。

但这一次,白小仙的灵觉高度集中。

如同最敏锐的探针,锁定湖心区域。

毛雄本体神念瞬间共鸣,灵慧之境的洞察力提升至极致。

景象在祖竹金叶上浮现的刹那,异变再生!

湖心深处,那点“空间薄弱感”再次出现。

但这一次,不再是模糊的“空洞”。

而是如同平静水面被一根无形的针极其短暂地刺了一下。

一道带着冰冷非人质感的“观察视线”细微残留波动转瞬即逝,被白小仙和本体同时捕捉到。

这波动…与之前青丘故地Q-2节点附近捕捉到疑似九尾狐虚影残留的气息,有某种极其隐晦的同源感。

冰冷、漠然、带着一丝…戏谑?

波动消失,湖面恢复死寂。

白小仙收回神念,浅灰色的眼眸深处掠过一丝凝重。

不是错觉。

金陵城,或者说玄武湖底,有什么东西…或某种存在留下的痕迹,正被来自更高维度带着“观察”意味的力量所触及?

这与活跃的Q-2节点九尾光影,似乎存在某种未知联系。

……

栖梧小筑,白小仙盘膝静坐。

白日里的一幕幕在灵觉中流淌开来,每日复盘回味是必修课。

日日三省,久久为功,才能行稳致远!

陈教授面对未知的坚守与困惑。

王蒙对“感觉”的敏锐与科研的严谨。

吴明狂热的空想与周哲潜质波动中的挣扎。

赵刚拳脚间蕴含的锻体真意与纯粹力量。

图书馆深夜里那惊鸿一瞥的高维视线……

象牙塔内的浮世绘,远比表面的青春飞扬复杂得多。

这里有知识边界的迷茫,有对力量的渴望与误读,有传统的坚守,有特殊个体的挣扎,也有潜藏于平静下的未知波澜。

这些纷繁的见闻、思绪、气息,混合着金大的书卷墨香、青春汗水、迷茫与坚定,透过分身本源的连接,源源不断地汇入丹田深处那枚【永夜聚灵叶】。

本体毛雄体内。

那圆满无漏的溪潭循环依旧沉静如深渊。

但在这红尘万象、象牙塔内百态气息的持续灌注下。

那通向“锻体境”的冥冥之门,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了。

他对于“力”的认知,不再局限于能量的强弱。

更包含了思想的碰撞、信念的坚守、身体的挖掘、时代的洪流,乃至对未知威胁的感知与度量。

蜀山竹海,寒风掠过竹梢。

毛雄缓缓睁眼,眸底沉静的眸光中。

好似有一挂星河流转,仿佛倒映着金大教室的灯光、玄武湖的深幽、古武社拳脚破空的轨迹。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新时代的种子正在悄然萌芽……”

毛雄远眺长空,思绪飘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