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人世间的小巷 第74章 布局种蘑菇

作者:风子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8 06:06:52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孟彭泽听包龙星问起种蘑菇,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

“侧耳我可不会种,倒是听同行说过,申城农业科学院的陈老先生专门研究双孢蘑菇,在圈子里很有名气。不过侧耳这品种,我还真没听说谁专门研究过。”

包龙星心里悄悄松了口气。

没人研究正好,这样自己种侧耳就不会引人怀疑,还能抢占先机。

他赶紧顺着话头,把早就编好的说辞搬了出来:

“孟叔,我高中时遇到一个高人,他懂点种侧耳的法子,还教了我几招。我想着现在家里日子不算宽裕,就想自己试试培养菌种,要是能种成,既能自己吃,多余的还能拿到市场上换点钱,补贴家用。”

这话一出口,孟彭泽眼睛瞬间亮了。

他本就是北大农学院的副教授,这辈子就痴迷研究农作物种植,一听有没接触过的种植技术,立马来了兴趣。

他身体往前凑了凑:“哦?还有这事儿?那高人教你的法子靠谱不?用的啥原料?温度湿度怎么控制?”

包龙星心里早有准备,知道孟彭泽会追问,他挠了挠头,装作有些为难的样子:

“孟叔,我也说不太准。那老邻居就跟我大概说了说,用木屑、麦麸就能当培养基。

具体的比例和温度控制,我还没来得及实验,细节上更是一知半解。

要不这样,我回头先在家做实验,把每天的温度、湿度还有菌种的生长情况都记下来。

要是真能成功,到时候再详细跟您说,您看行吗?”

他可不想现在就把种蘑菇的方法全盘托出。

孟彭泽背后有北大农学院的资源,要是现在就说透,自己能捞到的好处就少了。

孟彭泽闻言,也不勉强,毕竟种植技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还得靠实际实验验证。

他点了点头,语气带着几分期待:

“行,那你就先实验着。

有啥需要的地方,比如需要测温度的仪器,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培养基原料,都可以来问我,我帮你想想办法。

要是这侧耳真能种成功,不光你自己能多份收入。

说不定还能在咱们辖区推广开来,帮更多人解决吃菜的问题,这可是大好事!”

包龙星赶紧笑着应下:“谢谢孟叔!要是真遇到难题,我肯定来麻烦您。”

孟彭泽这边对种蘑菇感兴趣,只要自己种植成功,借着他的路子,说不定能拿到官方的支持,再也不用怕被人说“投机倒把”。

包龙星心里打着算盘,嘴上却没停,跟孟彭泽又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

从北方的小麦种植,聊到南方的水稻品种,孟彭泽说起农业技术就停不下来。

包龙星也顺着话头,时不时提几个上辈子听过的农业知识,不过都很浅,可不敢深入,听得孟彭泽连连点头,直说“这孩子懂的还不少”。

没聊多久,厨房就飘来阵阵香味,王姨端着一个大瓷盆走出来,里面炖着金黄的鱼汤,撒着翠绿的葱花,热气腾腾的。

“饭做好了,别聊了,先吃饭!”

她又转身端出两个菜,一盘炒青菜,一盘鸡蛋炒西红柿,都是家常味儿,却看得人胃口大开。

孟彭泽起身去拿碗筷,还顺手从柜子里翻出一瓶汾酒,笑着说:

“今天高兴,龙星,陪我喝两口。”

包龙星一看这阵仗,也不扭捏,爽快地应道:

“行啊孟叔!,陪您唠唠!”

他知道孟彭泽是实诚人,主动提喝酒是拿他当自己人,要是推三阻四反而见外。

王姨正好端着米饭过来,见两人要喝酒,也笑着搭话:

“喝两口就喝两口,这鱼汤配点酒正好解腻。不过老孟你可别劝酒,龙星下午还有事,少喝点意思意思就行。”

说着还找了两个小酒盅,给两人各倒了小半盅,“就这么多,多了可不行。”

孟彭泽端起酒盅,跟包龙星碰了一下:

“来,走一个!祝你考上公安,以后工作顺顺利利!”

包龙星也端起酒盅,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带着一股醇厚的香味,他笑着说:

“谢谢孟叔!也祝您回学校工作顺心,研究出更多好技术!”

王姨把鱼汤往两人面前推了推:

“快吃菜,别光喝酒。龙星你多吃点鱼,你带来的这鱼新鲜,肉都嫩得能掐出汁儿。”

说着还拿起勺子,给包龙星盛了一大碗鱼肉,“训练累,得多补补,看你这胳膊上的伤还没好呢。”

包龙星拿起筷子尝了一口,鲜美的鱼汤在嘴里化开,鱼肉入口即化,忍不住点头:

“王姨,您这手艺绝了!比我在外面馆子吃的还香,龙灵要是在这儿,指定得抱着碗不撒手。”

“下次把龙灵带来,我再给她炖,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多吃点好的。”

王姨笑着说,又给孟彭泽夹了块鱼,“你也吃,天天在书房改论文,饭都顾不上好好吃。”

孟彭泽一边吃鱼,一边跟包龙星聊:

“等你开始弄那东西,要是需要木屑、麦麸这些原料,我能帮你联系郊区的林场,他们那边伐木剩下的木屑多的是,一斤才几分钱,比你自己找省事多了。”

这话没头没尾,王姨正给两人添米饭,听了忍不住好奇地问:

“老孟,你俩说啥原料呢?龙星这孩子要弄啥呀?”

她瞅着包龙星,眼里满是疑惑,“龙星,你难不成还想搞啥小买卖?你可别瞎折腾,刚考上公安,稳当点好。”

包龙星见王姨问起,赶紧解释:

“王姨,不是瞎折腾,我打算试着种点侧耳。之前读高中遇到一个高人教我的法子,一直没机会,尝试着种种,您放心,不耽误上班。”

“种侧耳?”

王姨眼睛一下子瞪圆了,语气里满是惊讶,“我活这么大,也就见过菜市场有野生的卖,还从没听说谁自家种呢!”

等惊讶劲儿过了,王姨立马笑开了:“这可是大好事啊!现在市面上蘑菇多金贵,一斤要好几毛钱,你要是能种成,不光自家能改善伙食,老百姓们也跟着受益。”

她放下饭勺,认真地说,“你要是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说!”

包龙星心里一暖,连忙说:“谢谢王姨!现在还没谱呢,就跟孟叔随口聊了聊,等我先实验成功了,要是真需要帮忙,肯定跟您说。”

王姨点点头:“行,那就等你消息。”

酒过三巡,两人的小半盅酒都见了底,孟彭泽还想再倒,被王姨拦了下来:

“行了行了,就喝这么多,别耽误了正事儿。”

孟彭泽只好作罢,转而跟包龙星细聊起种蘑菇的湿度控制细节。

他虽然不会种蘑菇,但很多农业知识是通用的。

一顿饭吃得热热闹闹,鱼汤见了底,米饭也吃了两碗。

“王姨,谢谢您的饭,吃得太撑了,比家里的饭香多了。”

“撑了才好,说明我做的饭合你胃口。”

吃完饭,又喝了一杯茶,包龙星才告辞离去。

“孟叔,王姨,那我就先走了哈,下次再来看你们。”

“行啊,但是下次可别再带东西了!”王姨赶紧说,“有空常来坐坐,跟我们老两口聊聊天,比带东西强多了。”

包龙星点点头,出门发现下起了小雨,下了楼把雨衣披上。

“路上慢点,骑车小心点!要是遇到什么难处,记得随时来找我!”

“好嘞,王姨,您回吧!”

王姨送到门口,还不忘叮嘱一句,看着包龙星推着车走远,才转身进屋。

屋里,孟彭泽正擦着桌子,王姨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孩子真是不容易,父母走得早,还得跟包有德那样的亲戚斗,一个人带着妹妹过日子。

还好他争气,考上了公安,现在又想着种蘑菇补贴家用,比同龄的孩子懂事太多了。”

孟彭泽点了点头,语气带着几分赞许:

“龙星这孩子,年纪不大,却有主见,做事也爽快,不扭捏,将来肯定能成大事,咱们能帮就多帮衬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