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时代,我的军工帝国 第69章 ,天生的军火商

作者:星河神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22:54:42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瓦希德·阿米里将此事记在心头。

没有仔细研究战报,但波斯国防军炮兵部队被摧毁的火炮确实不少。

被摧毁的火炮中,被伊国空军摧毁的应该不多。

因为前线的炮兵部队没有提出过增强防空火力的需求。

反倒多次提出需要更多远程火炮支援……

应该是炮兵部队遭到了伊国火炮的压制,想要远程火炮来压制对手……

这些信息,此前都没有过多关注。

现在听了林浩的讲述,才知道伊国炮兵部队居然装备了炮位侦察雷达。

伊国炮兵本就拥有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

如果真的装备了炮位侦察雷达,那前线炮兵部队的处境肯定很艰难……

这一刻,瓦希德·阿米里上校甚至有些自责。

自责没有前往前线考察,多了解前线部队的处境。

瓦希德·阿米里上校还沉浸在思绪中,伊赫桑·帕克普尔上校先开口了。

“林先生,贵国的炮位侦察雷达价格如何?交付周期大概是多久?”

林浩心头一乐。

他将瓦希德·阿米里作为了重点推销对象。

在谈判开始前的准备中,林浩了解过波斯代表团每一个成员的档案资料。

得知瓦希德·阿米里在白鹰国留学过,就重点盯上了他。

白鹰国留学过,那应该接触过炮位侦察雷达。

既然接触过,应该知道这是好东西。

就像古玩市场,识货之人更容易上钩。

没想到,倒是土生土长的伊赫桑·帕克普尔上校更早表露出了兴趣。

林浩开口道:“我们的这款炮位侦察雷达,是龙国军工耗费六年研制成功的。”

“它代表着龙国雷达技术的最高水准。”

“正是如此,它的性能非常出色。”

“它对榴弹炮和加农炮的最大探测距离达到了25公里。”

“对大口径火箭炮和战术导弹的探测距离达到了40公里。”

“这样的探测距离,囊括了伊国炮兵的所有火炮。”

“我们这款雷达的反应速度极快,是秒级的。”

“敌人的炮弹升空后的十秒钟内,雷达配属的计算机就能测定出敌人炮兵阵地的位置。”

“测定精度的误差不超过200米。”

“这些数据,在各国炮位侦察雷达中都是佼佼者,与白鹰国最新的AN/TPQ-37雷达也是不相上下。”

“正是它的出色性能,导致它的成本很是高昂。”

“我们对它的定价是1000万美元一台。”

伊赫桑·帕克普尔上校瞪大眼睛,眼眸中尽是惊讶之色。

“130毫米加农炮不过30万美元,一台雷达居然需要1000万美元?”

“一台雷达,抵得上三十多门加农炮?!”

林浩回道:“是的,一台雷达抵得上两个炮兵营。”

“在战场上,它发挥的作用已经不是多少门火炮能够替代的。”

“79年我们在南境反击战中,两台尚未定型的雷达参与了实战检测。”

“在攻克谅山的战斗中,我军前线部队遭到了安南重炮群的拦阻射击。”

“当时我军是轻装推进,只有伴随的师属122毫米榴弹炮,对手却是毛制的152毫米加榴炮和130毫米加农炮。”

“对手的火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超过了我军。”

“敌人又是防守方,将重炮阵地布置得极为隐蔽,我们的炮兵观察小组无法找到其位置。”

“本来我们的进攻部队都陷入了绝境,恰好一台炮位侦察雷达赶到了战场。”

“那台雷达,快速锁定了敌人四个重炮阵地的准确位置,指挥着我方的122毫米榴弹炮精确压制。”

“那一仗,我们胜利拿下了谅山,同时摧毁了二十多门152加榴炮和三十多门130加农炮。”

林浩娓娓道来,伸出右手摊向周子梁的方向。

“这位周将军,就是那一次战斗的炮兵总指挥。”

“他指挥着四个122榴弹炮营摧毁了敌人四个重炮营,创造了我军炮兵在那场战争中最辉煌的战役!”

周子梁偷偷瞟了林浩一眼。

好小子,面色从容,哪里有半分撒谎的慌张。

若不是当事人,若不是知道“蝙蝠”项目的进展。

周子梁都要以为林浩说的是真的了……

这一刻,周子梁是大受震撼。

军贸谈判的时候还能这样胡说八道吗?

看着波斯代表们的反应,应该是都当真了。

也是,南境反击战可是几十万军队的厮杀。

各种战斗数以百计,外国人不会知道其中的细节……

周子梁知道自己该接话了。

周子梁干笑着摆摆手:“雷达犀利,官兵英勇,我只是做了前线指挥员应该做的事情,不值一提。”

周子梁的这番话,无疑让林浩的故事又增加了几分真实性。

波斯驻龙国军事武官卡里姆·默罕默德上校开口问道:“周将军,贵军在那场战斗中使用的是贵国的54式榴弹炮?”

周子梁点点头:“是的。”

这个回答,让卡里姆瞬间体会到了炮位侦察雷达的含金量。

龙国的54式榴弹炮,只是二战时期M-30式122毫米榴弹炮的仿制品。

这款榴弹炮的最大射程只有11公里左右。

它面对的152毫米加榴炮,射程达到了17公里。

至于130毫米加农炮,射程更是超过了24公里。

劣势如此巨大,居然能够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取得完胜。

如此看来,炮位侦察雷达的作用的确太大了!

卡里姆·默罕默德低声将自己的理解告诉了伊赫桑·帕克普尔和瓦希德·阿米里,让他们对炮位侦察雷达也有更直观的理解……

伊赫桑·帕克普尔的兴趣更加浓烈。

“林先生,贵国这款雷达的交货周期大概需要多久?”

林浩故意翻开了笔记本,查阅了一下。

随即答道:“至少一年。”

“我们军队的订单已经派到了后年,如果贵部采购,我们可以在明年下半年的产能中匀出一部分,为贵部生产几台。”

看着林浩一副认真的模样,周子梁、刘玉成、丁广华、张抗美等人忍不住在心中感叹。

林浩不仅是技术天才,还是个天生的军火商。

各种谎话随口就来,还格外认真。

这副模样让自己这群人都差点以为说的是真的。

不知情的波斯人,又哪里能分辨出真假!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