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长青却是满不在乎。
“爸,咱们以本厂那边的固定资产抵押不就好了。”
“到时候银行只会去找王正国那边,不会来找我们。”
邵长青的这番话一出口,秦勇就抬头看着他。
这是自己的外甥?
自己怎么会有这么蠢的外甥?
本厂的固定资产抵押?你怎么抵押。
那可是军工厂,你抵押过去,银行敢收吗?
再说了。
本厂那边有王正国坐镇,就算自己是行政部主任,也拿不到那些厂房的产权证和土地证。
果然,邵永德也露出不满之色。
“长青,做事之前多动动脑子。”
“哪家银行敢收军工厂的厂房做抵押?”
“要贷款,只有抵押分厂这边的厂房。”
斥责完邵长青,邵永德的目光转到了秦勇身上,面露忧色,
“可是,银行会愿意贷款给咱们吗?”
秦勇开口道:“试一试吧,光靠着分厂这边几百号工人两个月的工资,也不太够。”
“如果担心风险过大,那就先少贷一些。”
“缝纫机的产量,我建议也少一些。”
“2000台多了些,就先生产1000台,不,500台吧。”
邵永德看着秦勇,微蹙眉头道:“秦勇,你也悲观了?”
秦勇叹息一声:“姐夫,咱们可能过于乐观了些。”
“自行车的教训毕竟摆在眼前,还是谨慎些好。”
邵永德也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开口道:“那就缩减到1000台吧。”
“手表你看多少块合适?”
秦勇:“手表生产线的工艺程度如何了?”
邵永德:“还在练手,还不太行,主要还是做的太少,等做多了,工艺自然就上去了。”
秦勇却再次悲观:“姐夫,要不手表等到明年再开工吧。”
“现在几十万的产品积压在手上,摊子铺得越大,你的压力也越大。”
这不是秦勇的口误。
这是秦勇故意在与邵永德撇清关系。
自行车项目的当头一棒,让秦勇冷静了不少。
他发现,民品市场与军品市场完全不同。
军品市场,是按照订单生产的。
生产出来就肯定能回本,肯定能赚钱。
但民品不一样。
生产出来的玩意,需要自己卖出去。
如果卖不出去,那就砸手里。
难道这就是市场经济?
看来,市场经济不是那么好玩的……
秦勇现在都有些担心,邵永德靠着民品上位的希望可能要落空。
行业先锋的名号,邵永德怕是没那么容易拿到。
从目前的架势看,反倒可能成为军转民的反面典型……
万幸的是。
自己留在本厂那边,继续担任着行政部主任。
这让自己与民品分厂捆绑不深。
将来民品分厂这边搞砸了,秦勇也能把自己摘出去!
邵永德并不知道此刻秦勇的心思。
他只以为是小舅子心疼自己这个姐夫。
邵永德沉思了一阵,开口道:“不,要做就做全套。”
“花了二十万组建起来的手表生产线不能就这样闲着,得让它运转起来,尽快回本。”
“就按你说的,去贷款。”
“贷个二三十万,再借用一两个月的工资。”
“这样就有三十多万了,足够我们将三条生产线都运转起来。”
看着邵永德的模样,秦勇脑海中顿时蹦出一个字——赌。
邵永德在赌。
为了厂长之位,他要放手一搏!
秦勇好奇了。
难道邵永德不怕失败吗?
秦勇哪里知道,邵永德是真的不怕失败。
邵永德其实也已经考虑到失败的后果。
但他已经给自己和邵家留好了后路……
秦勇知道邵永德的秉性,不是他能劝得住的。
秦勇也不再争辩,只是再次提议道:“姐夫,既然贷款了,那就别借用工人工资了。”
“一个月不发工资还容易搪塞过去,如果两个月不发,工人们就该起疑心了。”
“到时候几个刺头去本厂一闹,王正国就知道了。”
“到时候,王正国说不定就要直接插手民品分厂事宜了。”
邵永德想了想,觉着有道理。
“好,就按你说的办。”
“长青,贷款的事情就交给你去办,正好去熟悉熟悉流程。”
邵长青立刻点头:“好嘞,爸。”
……
一连几天,江州第一机械厂民品分厂都忙碌异常。
工人们忙着给2000多辆崭新的自行车刷名称。
车间主任提出,制作金属牌子焊接在自行车上,更加大气。
但核算了成本后,邵永德没舍得。
下令直接用油漆刷在自行车的车架上……
秦德才为首的市场部。
蹬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与各个供销社接洽,宣传新品牌。
邵长青就轻松多了。
乘坐着厂子里的配车,在司机的驾驶下,前往银行办事。
就是办理贷款的繁琐流程,超出了邵长青的想象。
没办法,这年头企业贷款的还很少。
江州这种腹地小城市,更加稀缺。
邵长青不知道需要提供哪些材料,而银行也不知道需要收取哪些材料。
银行还是先向上级部门请教,边学边操作,才完成了江州第一机械厂民品分厂的贷款办理。
第一次办理了此类业务的银行,很是谨慎。
面对着江州一机民品分厂的30万贷款目标,最终只批复了10万。
银行也怕,怕这笔贷款成为死账……
银行和江州一机民品分厂在办理贷款期间和办完之后,都比较谨慎,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
但江州市工商部门和金融部门却没有。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勇敢的创新。
这是符合市场经济的举措,值得大力宣传。
然后,江州日报上就刊登了这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