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时代,我的军工帝国 第32章 ,卡车炮进度喜人

作者:星河神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22:54:42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大秦汽车制造厂技术团队的加入,122卡车炮的研发进度大大加速。

林浩提出的这款122卡车炮,其实技术难度并不高。

现成的卡车底盘,现成的122榴弹炮。

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即可。

最大的难度是这个时代没有此类产品。

还没有人设想过这样的组合。

林浩提出这个构想,并提供了设计图之后。

思路被打开,很多东西也就豁然开朗。

毕竟,林浩参考的的09式卡车炮,技术含量不是火炮和卡车,而是火控设备。

依靠着卫星导航、数据链和数字化终端,09式卡车炮具备快速精确打击能力。

这个目标是此时的龙国还无法实现的。

林浩直接剔除了这些,将其变成了一款符合这个时代的卡车炮。

这样的性能缩水也是够用的。

现在还是机械化战争时代,信息化战争时代还未到来。

最多鼓捣出激光制导炮弹,来让卡车炮获得这个时代的精确打击能力。

去掉了高端的火控设备,只保留火炮和平台,那就容易多了。

林浩毕竟是重生者,知道未来发展趋势。

在设计的时候,林浩留下了较大的冗余空间,便于以后进行信息化升级……

经过十余天的反复修改和完善,第二辆卡车炮原型车也完成了组装。

这辆卡车炮使用的是大秦汽车制造厂带来的SX2150型卡车。

这是SX250型军用越野卡车的改进型,性能更好。

在林浩重生前的那个时空中,09式卡车炮使用的便是这型卡车。

第二辆卡车炮原型车在厂区内接受了数十项测试,合格率超过了八成。

那些没有合格的测试,也是因为原型车的加工工艺上出现问题,与设计无关。

这样的结果,让张抗美也是信心大增。

以这样的进度下去,只要经费充足,明年甚至就能完成卡车炮的定型和投产。

进展到了这一步,原本计划的两个月的先期研发周期已经不需要了。

五机部和总参炮兵部定下的先期研发目标,

完成图纸设计,并尽可能地改造出一辆样车进行静态测试。

现在才二十天左右的时间,第二辆原型车都已经能够自主开出厂房,在厂内试验场展开机动测试了。

122毫米卡车炮的可行性研究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现在要考虑的,是增加拨款,让这款卡车炮尽快定型。

南疆作战,让龙国军队认识到己方的122榴弹炮已经落伍。

已经使用了快三十年的54式榴弹炮,的确需要更新换代了!

张抗美决定返回燕京,林浩却先一步找到了张抗美。

“首长,我有事向您汇报一下。”

面对着主动登门的林浩,张抗美有些好奇。

这小子无事不登三宝殿,难得会主动找自己。

“啥事,但说无妨。”

林浩:“首长,听说您要返回燕京,这个卡车炮项目的总负责人您准备怎么安排?”

张抗美:“当然是你接过去。这本来就是你主导设计和研制的,你来当这个总负责人最合适。”

林浩:“那个,首长,我是这样考虑的。”

“卡车炮的图纸设计已经基本完善了,接下来就是测试和修改,以及生产线改造的问题。”

“这类活,我不太擅长,我来抓总容易误事。”

“另外,七一五研究所那边的零部件和材料也基本采购到位了。”

“我接下来的重心会转到炮位侦察雷达上面,可能无暇顾及到卡车炮项目。”

“为了确保卡车炮项目的顺利推进,我推荐江州第一机械厂副厂长李文林同志来担任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

张抗美虎目圆睁,眼神中全是惊讶。

卡车炮项目总负责人,这个头衔可不轻!

这是厚重的资历,无论是晋升还是提升职称,都非常管用。

江州第一机械厂研制的这款卡车炮,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火炮类型。

这是能名垂火炮发展史的机会。

林浩就这样让出去了?!

他是太年轻不懂这些?

还是他并不在乎这些?

一时间,张抗美也搞不懂了……

更让张抗美震惊的是。

林浩在带头研发攻关卡车炮的同时,炮位侦察雷达项目他居然也没有落下!

这段时间派驻在江州第一机械厂,没看到林浩往七一五研究所那边跑过,张抗美还以为林浩提出的炮位侦察雷达已经放弃了。

炮位侦察雷达在龙国国内是技术空白。

可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凭着在国外看了几本杂志、看了几件实物就能仿制出来的!

就算林浩放弃了,也不丢人。

只要林浩不去贪墨那50万的研发经费,不会有人苛责林浩半句。

林浩还会因为独自仿制出了D-30榴弹炮和设计出了卡车炮,而继续享有极高的地位……

让张抗美也没料到的是。

林浩居然没有放弃炮位侦察雷达!

他甚至在钻研卡车炮的同时,让七一五研究所那边提前准备零部件。

等等……

林浩居然都能精准地提出零部件清单,难道他已经掌握了炮位侦察雷达的设计图纸?

否则,他怎会知道需要那些零件?

张抗美坐不住了,当即开口道:“返回燕京不急,我先陪你去七一五研究所走一趟。”

“我毕竟是五机部的正处级干部,七一五研究所虽然隶属于五机部但也会给几分薄面……”

张抗美都这样说了,林浩也不好拒绝。

其实,林浩已经认过门了。

不过去了几趟都是王正国陪着一起去的。

王正国对江州地区的几家军工单位都是门儿清。

在几家军工单位都能找到老熟人,办事方便。

也正是靠着王正国的引领,林浩轻松就与七一五研究所谈妥了合作。

林浩提供技术大纲和资金,七一五研究所提供研究场地、人员和设备。

这样的合作,七一五研究所就是零投入。

因为场地、人员和设备就算不参与林浩的项目,每日固定开销也不会少一分。

现在多个活,万一成功了那可就是研发单位了。

届时无论是项目经费还是奖金都不会少。

在军工单位订单下滑、效益下降的背景下,这样的合作没人会拒绝!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