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位侦察雷达。
顾名思义就是侦察对方火炮位置的雷达。
通过探测炮弹空中飞行轨迹,快速计算出敌人火炮的阵地位置,而后指挥己方炮火实施反制。
这种雷达自60年代问世以来,并不算高调。
但龙国军队已经关注到了这种雷达。
尤其是日不落国的“辛柏林”雷达,更是已经进入了龙国炮兵的视野。
去年的马岛战争中,“辛柏林”雷达远征南大西洋。
在陆地战斗中,“辛柏林”雷达支持下的81毫米迫击炮,敲掉了廷国陆军的105毫米榴弹炮阵地。
以小胜大,一战成名。
“辛柏林”雷达在马岛战争中的表现,引起了龙国军队的高度兴趣。
作为龙国炮兵的兵种司-令,周子梁已经认可了部下们提出的采购两台“辛柏林”雷达的建议。
这个建议正在总参炮兵部内部完善,准备提交总参申请经费。
谁能料到。
在遥远的江州,居然有一个年轻技术员生出了自行研制炮位侦察雷达的念头。
坐进了周子梁的座车,周子梁开门见山。
“林浩同志,你为何会对炮位侦察雷达方面感兴趣?”
这是周子梁最大的好奇。
炮位侦察雷达对于他这样的炮兵将领,自然是不陌生的。
但林浩只是一个刚刚留学归来的硕士研究生。
还是一个材料专业的留学生。
他怎么看上去比自己这个炮兵司-令还专业?
林浩开口道:“报告首长,我在留学期间,曾到西尔曼国那边游学过。”
“游学期间,我阅读了不少当地的军事报纸和杂志。”
“在他们的军事杂志上,有不少关于炮位侦察雷达的专题文章。”
“看他们的编制介绍,西约军队已经开始将炮位侦察雷达作为炮兵部队的标准配置。”
“这让我产生了浓烈兴趣,便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研究。”
林浩的这番回答,让周子梁和丁广华都是兴趣盎然。
周子梁接话道:“研究的结果如何?”
林浩也不谦虚,继续说道,
“报告首长,我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
“炮位侦察雷达可能会改变未来的炮战格局!”
丁广华有些诧异:“炮位侦察雷达的优势如此明显吗?”
林浩肯定地点点头,“是的,首长。”
“白鹰国最新的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探测距离超过30公里,反应时间却只有十几秒。”
“如果在战场上,毛子打出的炮弹还未落地,白鹰炮兵的反制炮弹就已经出膛。”
“这种场景下,毛子炮兵阵地的生存堪忧!”
“即便白鹰军队的火炮更少,射程更短,也同样具备压制毛子炮兵的能力!”
周子梁和丁广华同时瞪大了眼睛。
白鹰国最新的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他们是知道的。
但他们并不知道这款雷达的具体性能。
比如探测距离和反应时间,这些都还是绝密数据。
白鹰军方并未公开。
林浩是如何知晓的?
难道这也是在国外留学期间看到的?
林浩这是出国留学的,还是出去搞情报的?
看着周子梁和丁广华震惊的表情,林浩顿时意识到不妙。
自己可能说漏嘴了!
AN/TPQ-37是炮位侦察雷达中的典型代表,关于它的介绍连篇累牍。
但这些介绍应该是90年代才开始的。
那时候毛子解体,冷战结束。
白鹰国的安全威胁消失,开始一家独大。
为了炫耀武力,白鹰国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手中的各类武器装备。
炮位侦察雷达应该也是这个时期宣传起来的。
林浩只顾着游说,忘了现在才是83年。
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虽然已经定型投产,但可能还没有正式公开……
林浩的脑子转的飞快。
思考着如何将这个漏洞圆回来。
但发现似乎没有太好的借口。
强行圆谎,反而同意露出更多漏洞。
干脆装糊涂,直接跳过去。
林浩继续说道:“二位首长,我对炮位侦察雷达有些研究,想试一试。”
“我对雷达专业不精通,江州第一机械厂在这方面也不行。”
“江州市的七一五研究所恰好是家雷达研究所,我想与他们合作……”
主要从事火炮、装甲车生产的军工厂,与从事雷达研制的研究所合作。
这个说出去都让人匪夷所思。
因为这两个行业几乎是完全不相干的,几乎没有交集。
这两类单位要合作,就需要有项目。
有了项目,还要资金。
这两个都不是江州第一机械厂能够搞定的。
难怪林浩在这样的场合,突然提出了炮位侦察雷达。
原来这是想从总参炮兵部和五机部火炮局这里拉到援助。
周子梁沉思片刻,开口道:“林浩同志,你这样的年轻技术人员拥有这般积极进取、开拓的精神,我们很欣慰。”
“但是,军工项目立项不是儿戏,尤其是这种涉及到跨部门合作,经费较为巨大的项目,更是慎之又慎。”
丁广华继续道:“虽然你已经通过独自仿制D-30榴弹炮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这样的成绩还不够……”
林浩也陷入了沉思。
片刻之后,开口道:“首长,你们看这个方案行不行?”
“此前制造两门样炮剩余的50万经费,暂时由我支配。”
“这笔费我拿去展开炮位侦察雷达的前期研究,一分钱也不会用于个人开支。”
“到时候以这50万经费的研究成果来说话,如果成果有前景,领导们就再讨论是否正式立项。”
“如果成果没有前景,就当今天测试的两门样炮是花了105万造出来的。”
周子梁:……
丁广华:……
这个方案听着有点道理。
但怎么感觉这样干了是在犯错误?
丁广华狐疑道:“50万经费也不是小数目,完全可以用在火炮后续测试上……”
林浩顿时成了苦瓜脸:“首长,您不会想着这款新式122榴弹炮就以100万的经费搞定吧?”
周子梁当即哈哈大笑起来。
丁广华也随即反应过来。
自己这个安排的确太苛刻了。
50万经费那是林浩凭本事省出来的。
现在林浩将这笔经费用于其他项目研究,没有贪墨,也没有个人挥霍。
就算捅到了监察那边,也算不上太大的错误……
丁广华露出一抹苦笑,开口道:“我来办手续,那笔经费批给你,由你林浩支配。”
林浩连忙道谢:“谢谢首长,我……”
周子梁打断道:“林浩同志,账目要记录清楚,另外我建议由江州一机总账会计,或者王正国厂长负责资金监管。”
“毕竟,经费交给技术员个人支配,这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