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几乎铺满了会议桌的图纸,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王正国一边看图纸,一边揉着眼睛。
他想确认自己到底有没有眼花。
他也是见识过大风大浪的。
但一个技术员独自绘制出一款陌生榴弹炮的全套设计图纸,还是第一次见到。
别说是外军的陌生装备了。
就算是江州第一机械厂已经生产了几百门的54式榴弹炮,也没人能独自将全套图纸绘制出来。
林浩这小子也太逆天了吧?
张抗美和陈忠伟则是一言不发,不断翻阅着手中的图纸。
他们都是火炮领域的专家。
懂火炮也懂设计图纸。
从中午时分,一直看到了傍晚。
几乎将所有图纸都看了一遍,才作罢。
陈忠伟感叹道:“天才,过目不忘的天才!”
张抗美对着陈忠伟问道:“老陈,你是军工领域的老技术,这些图纸可以直接造出D-30榴弹炮吗?”
陈忠伟和张抗美同是技术员出身。
但年长了十来岁的陈忠伟,阅历更加丰富。
陈忠伟不仅在研究所待过,也在大型军工厂担任过技术专家和技术管理。
从研发到生产,陈忠伟都精通。
陈忠伟肯定地点点头:“从目前看的这部分图纸,直接照着生产是完全没问题的。”
“当然,按照这些数据制造出来的榴弹炮到底性能如何,还需要验证……”
张抗美:“既然有了图纸,那就造出一门来看看。”
陈忠伟:“我也支持造出一门测试测试。只是这个生产经费……”
张抗美:“林浩此前说过,两门54式榴弹炮的费用就能造一门。”
“林浩的说辞可能夸张了些,毕竟是完全陌生的火炮,研发经费怕是少不了。”
“按十门54式榴弹炮的费用来算,差不多150万,这个应该够了。”
陈忠伟点点头。
第一门样炮,成本未知,经费预留充足一些更稳妥。
张抗美继续道:“我回燕京后,争取一下,看看能不能申请到一百万经费。”
“剩下的部分,東海省科工局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
陈忠伟也知道,这两年军工经费的审批是越来越严格。
为了压缩开支,不少军工项目直接下马了。
这样的大背景下,五机部也很难临时增加一个项目。
一百万经费,也已经非常难得了。
至于让東海省科工局掏一部分。
其实也无可厚非。
江州第一机械厂是東海省科工局麾下的企业。
如果仿制D-30榴弹炮的项目能够落地,東海省科工局将是功臣和受益方。
现在掏一部分经费,等于是在让東海省科工局投资!
陈忠伟思考了片刻,目光坚毅,开口道:“我会全力争取!”
王正国顿时更加激动。
他与陈忠伟打交道较多,他很清楚陈忠伟的性格。
陈忠伟此刻虽然没把话说死。
但他坚毅的眼神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王正国是万万没想到。
陆军的新一代122毫米榴弹炮项目,江州第一机械厂居然还真的有了碰一碰的机会!
此前邵长青的54-2式榴弹炮项目,王正国是没有抱任何希望。
他做好了全程陪跑的心理准备。
只是没想到,项目太烂,领导们连点评的兴趣都没有。
本以为122榴弹炮竞标之行已经结束了。
峰回路转。
全厂工龄最小的技术员,居然给出了一个巨大的惊喜。
试制样炮。
这是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即便最终不能竞标成功,这个过程对于江州第一机械厂来说也将是宝贵的经历。
王正国当即表态:“两位领导放心,我亲自带队,调集全厂最优秀的人员,完成新式榴弹炮样炮的试制工作!”
陈忠伟点点头。
王正国掌舵江州第一机械厂十余年,行事稳重。
有王正国亲自带队,他是放心的。
张抗美却是突然问道:“王厂长,那个邵长青肚量如何?”
王正国一愣,张抗美怎么突然问起了这个?
随即,他便明白过来。
此前的会议上,林浩与邵长青出现了针锋相对的情况。
邵长青又是江州第一机械厂技术科的科长,林浩的顶头上司。
如果邵长青没有肚量,给林浩下绊子……
以林浩现在的身份和地位,可能会影响到工作。
心细如发的张抗美,主动提出了这个话题。
王正国蹙起了眉头。
这个问题很犀利。
更准确的说,是张抗美的眼光很犀利。
一下子抓到了试制工作最大的潜在风险!
对于邵长青,王正国是越来越失望。
本来,邵长青作为邵永德的儿子,也算是王正国看着长大的。
生性温良的龙国人,基本没把邻居家的孩子当外人。
王正国也不例外。
当初邵永德央求自己将邵长青招进厂子,王正国也是爽快地帮忙的。
但王正国渐渐发现,邵永德对他的儿子照顾得有些离谱。
入职第二年,就提了副组长。
第三年就晋升为了组长。
第五年晋升为了办公室副主任。
第七年就“转正”,成了办公室主任。
这个时候的邵长青,才27岁。
成为了全厂最年轻的主任。
更让王正国不满的是。
邵永德和邵长青居然还不满足。
他们居然要将邵长青扶上技术科科长的位置!
面对着人事组织科的推荐,王正国直接否决。
连续三次,否决了关于邵长青的晋升推荐。
恰在这时,技术科长到龄退休,技术科需要选拔一个科长。
王正国依旧投出了反对票。
让王正国意外的是。
其他候选人也全部因为反对票超过三分之一,纷纷落选。
技术科科长的位置居然空了下来。
一时间,关于厂子高层权力斗争白热化的议论沸沸扬扬,甚至传到了省科工局。
王正国还为此吃了一份检讨。
恰在这时,厂子的常委班子也进行换届选举。
邵永德直接摊牌。
用邵长青担任技术科科长,来换取对王正国器重的那个年轻干部的投票。
不想让江州一机陷入无休止内耗的王正国,这一次选择了妥协。
这才有了邵长青在30岁就当上了科长的“奇迹”。
这一次争斗,也让邵长青看清了邵永德父子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