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听黄承彦这么说,脸上忙挤出笑容。
文聘?
这可是荆州大将,水军将领的佼佼者。
在历史上,荆州投降曹操之后,文聘便坐镇江夏,为江夏太守。
文聘不只是击败了关羽数次,更是和江东孙权交手十数次,胜多败少。
可以说,是个真正实力强劲的名将。
不过,文聘因为常年掌管水军,面对的敌人又是关羽和孙权的缘故,在后世的名声并不显赫。
丁晓是真没有想到,黄承彦竟然给自己找了文聘这么一个牛人做先生!
丁晓心里对黄承彦无比感激。
黄承彦能为了自己做到这地步,说是再生父母都不为过。
想到这,丁晓一边跟上黄承彦的脚步,一边低声道:“二族长的大恩,丁晓没齿难忘。”
“除了我妻妾,包括我这条命,二族长今后但有要求,尽管说。”
“我丁晓定当竭尽全力。”
头一回,丁晓体会到了“只为知己者死”这句话的含义。
在以前,他是无法理解的。
他一直以为,自己的性命和个人利益超出一切。
可现在,他的心里却感动得一塌糊涂。
黄承彦见丁晓神色明显变化,心里头也是一喜。
这个丁晓,是个吃软的人!
将来好好利用,兴许,让他娶了自己女儿,对女儿,对自己,对沔水黄家,甚至荆州黄家,都是一桩有利的事情。
再加上他似乎真的觉得自己女儿漂亮——
黄承彦低声道:“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两人来到文聘身前,文聘也早已下了马,抱了抱拳,笑道:“黄老先生,久违了!”
黄承彦看了一眼丁晓,对文聘将军道:“文将军,今日我本来是有事相求的。”
“没想到,在这门口就能见上。”
黄承彦没有忸怩。
他清楚得很,对不同的人,该用不同的话术。
文聘才华横溢,可也是武将。
武将喜欢直来直去,忌讳弯弯绕绕。
黄承彦迎着文聘狐疑的目光道:“他叫丁晓,原并州刺史丁公族子,宛城之主张绣和荆州牧指定的商队队长,我最中意的年轻俊杰,如今,在我黄家担任育阳黄家第二商队队长。”
“我想让他到文将军麾下学习统兵之能。”
“还请文将军应允。”
丁晓忙朝文聘行礼道:“丁晓,见过文将军!常听说文将军之能,如若能够实现拜师文将军的梦想,丁晓定当涌泉相报!”
文聘有些异样地打量了一眼丁晓。
原并州刺史丁原的族子,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而且和黄承彦有如此往来!
不过,他没有问下去。
他冲丁晓点了点头,有些为难道:“黄老先生,这件事,怕是不好做。”
见黄承彦一脸不解,文聘忙道:“非我不通人情,要拂黄老先生的好意。”
“而是此次我急着赶回来,因为有要事,十万火急。”
“见了主公之后,我马上要返回棘州坐镇,没有时间在学馆待太久,更没时间教丁郎。”
黄承彦脸色好看了许多,问道:“荆北发生了什么事?”
文聘也不隐瞒,老实道:“曹操之前勤王成功,将文臣武将和天子都接到了许县,并让许县为都城。”
“如今,我派去许都的细作传来战报,曹操已经被天子委任司空。”
“为了稳固许都的安危,也为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曹操开始屯兵,准备南下。”
“许都和我们荆州就这么点距离,大战随时都可能展开。”
“如今我们荆州北面的宛城有张绣坐镇,张绣刚刚和我们荆州和谈,他对荆州没有归属之心,随时可能再次叛变。”
“因此,我向主公说明情况后,得紧急赶回去,防止生变。”
丁晓听文聘这么说,暗暗点了点头。
是这样的。
根据历史记载,曹操在来年二月份就南下了。
不过,不是冲着荆州来的,而是冲着张绣的宛城去的。
宛城张绣也投降了。
宛城是荆州的门户。
曹操占据了宛城,就相当于打开了南下荆州的大门。
他想什么时候打荆州,就什么时候,
文聘能够有此担忧,足可见他名副其实了。
丁晓这才道:“我是宛城的商队长,马上要运送一批粮草去宛城。如果文将军不反对的话,我可以跟着文将军在路上认真学习。”
“当然,如果文将军觉得不方便,那也无妨。”
“能够拜师文将军,是我的福气。”
“不能拜师,只能说时机还不成熟,我会努力提升自己,争取将来得到文将军的认可的。”
文聘这才再次看向丁晓,有些意外。
这丁晓,还有这等事情要做!
而且,举止谈吐不卑不亢。
想到这,文聘道:“如果你要去宛城的话,路上倒是可以相处一段时间。”
黄承彦听文聘这么说,忙示意丁晓向文聘磕头拜师。
文聘这次没有反对。
一行人进入学馆,黄承彦找了个房间,让人准备了茶水,让丁晓端着茶水给文聘送上拜师茶。
文聘喝过之后,便和黄承彦聊了一会儿曹操那边的动静。
过去没有多久,荆州牧竟然来学馆了。
文聘忙向黄承彦和丁晓告别,迎了上去。
黄承彦则引着丁晓去找学馆的馆长——博士宋忠,对丁晓进行登记注册。
之后,黄承彦自己留在学馆,和宋忠谈事,而丁晓则被黄承彦遣回去,准备从襄阳黄家的仓库清点账单,运送第一批粮草赶往襄阳,和文聘一起。
这几天,丁晓都忙得不行。
他在襄阳黄家清点了八成粮草,才找到蒯家,经由蒯家从襄阳蒯家的仓库清点了剩余二成粮草。
清点完所有粮草,丁晓就收到文聘的士兵送来的消息,让他两日之后准备离开襄阳。
两天的时间匆匆而过。
这一天一大早,丁晓带着队长老张等人,运送粮草直奔城北门。
赶到的时候,文聘已经在了。
两路人马汇聚一起,没有过多的停留,便直接赶往棘州。
路上,文聘的话并不多,只是随手用布匹写了一些他自己在统兵作战上面的心得,讲解给丁晓听,并且让丁晓背诵下来。
其中,还穿插一些他经历的战事。
丁晓一边听文聘讲解,一边随手划出战事的地图,让文聘颇为惊奇。
丁晓将自己从育阳黄家管家那里得到的商队笔记拿了出来。
文聘看着这些笔记,神色有些复杂地看了一眼丁晓。
一方面,他为这些笔记颇为震惊。
小小的育阳黄家,都能做到如此地步,整个荆州黄家的能量,可想而知了。
一旦荆州黄家反叛,他无法想象荆州牧要面对的局面。
另一方面,他为丁晓而吃惊。
他这么点年纪,就能让黄承彦亲自推荐,让育阳黄家将这么珍贵的笔记交给他。
可以预测,自己这个新收的弟子的潜力了。
他有些担忧将来师徒两人会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