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听丁晓这么说,暗暗叹息了口气。
这丁晓和他不谋而合。
他也以为荆州牧最终会惨败!
作为蒯家推举而出来的人,他接触过蒯家和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如今的辉煌,远非正常世家大族该有的。
尤其是其中的蔡瑁,已经有些龙虎之相了。
只是,他之前多少有些怀疑自己。
如今,听丁晓这么说,他确定:不是他自己的误判。
这样的荆州,他无法待下去。
他无法忍受荆州在将来被战火波及。
荆州牧对他不错。
蒯家和四大家族对他有恩。
他不想左右为难。
看来,得辞官北上了。
兴许,可以去河北袁绍那里试试。
在河北袁绍那里,有不少荆州人。
其中许攸,更是和他一般,都是南阳人。
对于老乡,他相信许攸会给予一定的照顾的。
做好了决定,陈震就要离开。
刚要转身,看到丁晓,陈震略作犹豫,还是摘下身上的贴身玉佩,递给丁晓道:“丁郎作为丁公的族人,又年轻有才,将来必当辉煌腾达。”
“我们彼此留个照应。”
“将来有我能帮得上忙的,丁郎可以让人手持这玉佩去找我。”
“别的不说,冲今日之恩,我必当尽力为之。”
丁晓也不客气。
不管怎么说,陈震如今的身份和地位都远超于他。
留个念想,总算是好的。
接过玉佩,丁晓感谢了一声。
陈震冲他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丁晓看着陈震消失在视线里,这才进入屋子里。
陈震离开没有多远,就看到魏延和霍峻迎了上来。
魏延好奇道:“你给了那小子什么?”
陈震也不遮掩,笑道:“他是原并州刺史丁原的族人,我送他一块贴身玉佩。”
魏延和霍峻互相对视了一眼,脸上都是惊奇之色。
魏延道:“他如此身份,怎么甘心做育阳黄家的一个下人?”
陈震道:“每个人思想不同,境界不同。”
“他年纪轻轻,尚未意识到这个世界的残酷,总想着证明自己。”
“你们不要将这事告诉其他人。”
魏延遥遥地看了一眼丁晓方向,嗯了一声。
陈震招呼着魏延和霍峻,在数十骑的簇拥下,离开育阳县。
他要回去赴命。
之后,便是离开荆州,带着家人北上投奔许攸,投奔河北袁绍。
再说丁晓回到木房子。
他安排了住处。
他和阚泽住在一楼。
秦琴和刘氏则住在二楼。
每个人的床上都有一床被子。
丁晓将蜀锦交给刘氏,让刘氏处理:卖掉也好,刺绣也罢。
之后,他才让秦琴烧了一壶热水,让阚泽端上,当做拜师茶。
该有的流程是要走的。
这个世界是讲究出身和背景的。
让阚泽铭记身份,并且公证,将来,阚泽就算不记着自己的好,为了他自身未来着想,他也得惦记着自己这个师傅。
丁晓并不想赌人心。
哪怕阚泽是历史名将。
阚泽奉上拜师茶之后,丁晓才带着他和秦琴、刘氏赶往县衙,完成之前县衙指定的每个月登记一次的任务,并且将阚泽的身份迁到他名下,以弟子的身份。
第二天,丁晓便带着阚泽去育阳黄家宅邸,找主记黄晓帮忙,将阚泽编入育阳黄家的下人当中。
无需任何其他报酬,一天两碗稀饭即可。
主记黄晓考察了下阚泽,见阚泽也能够识文断字,主记黄晓这次不敢像之前对丁晓一样马虎大意,而是让阚泽跟在他身边,当一个跑腿。
白天,阚泽跟着主记黄晓跑腿,打下手。
下午忙完之后,阚泽就到书房门口等丁晓一起离开。
丁晓将之前用简体字誊写出来的文章带了一份回去。
回到住处,吃完晚饭,丁晓便让阚泽将这些内容用木炭写在房间的墙壁上。
丁晓则在旁边写上繁体字对照。
阚泽有些懵。
他没有学过标点符号。
更没有学过简体字。
而且,一种字两种写法,让他的脑袋有些迷糊。
丁晓见状,用木板将常见字的繁体和简体字都记录下来,挂在大厅的两侧墙壁上,让秦琴和刘氏也跟着学。
刘氏几乎认得所有繁体字。
秦琴则大字不识一个。
好在刘氏比较有耐心,丁晓和阚泽去育阳黄家做事之后,刘氏便会教她怎么认字。
时间匆匆,眨眼就过去了半个月。
这一天,丁晓正在用简体字誊写《孔子》。
他这几天突然来了兴致。
在用简体字誊写《孔子》的时候,他另外加了一些插图,让文字看起来多了一些趣味性。
正当他在画巍峨的孔子带着七十二个弟子,站成一排,一个个坏笑的时候,一颇有些沙哑的声音道:“你这是画的是孔子和七十二门徒?”
“若世人知道,在你眼里,孔子竟然是如此勇猛之人,不知道他们会如何评价你。”
“你这真有些离经叛道的意味。”
丁晓疑惑地抬起头。
就看到在他身旁,一个穿着锦衣,右手捧着斗笠的老人正笑眯眯地看着他。
在老人身后,黄月英正越过老人的肩膀,看着丁晓的画出神。
在黄月英后面,管家和主记黄晓都一脸谦卑的模样。
丁晓忙站起身,行了一礼,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
黄月英回过神来,笑道:“这是我爹爹,你叫二族长即可。”
丁晓忙朝老人躬身道:“丁晓,见过二族长!”
他是真没有想到,黄月英的爹爹,黄承彦,今日会突然驾临。
而且,和他穿越前看过的《三国演义》电视剧里,那个穿着朴素麻衣,仙风道骨的模样完全不同。
眼前的黄承彦,很有一副富家翁的模样。
黄月英见丁晓行完礼,这才走过去,从案几上取过还没有画完的布匹,问丁晓道:“你为什么会将孔子和七十二门徒化成如此模样?”
丁晓视线飞掠过黄承彦和黄月英的脸上,见他们没有生气,而是好奇,丁晓心里松了口气,道:“孔子提出‘君子六艺’,其中就包括射、御。”
“而且,孔子也教他的门徒这些内容。”
“这足以证明,孔子也精通这些。”
“一个在射、御方面有突出才能的人,我私以为,必定有着武将的实力的。”
“他们的身躯,自然不会太弱。”
顿了顿,丁晓又道:“还有,我有证据可以证明孔子实际上是一个勇将。”
“《论语*宪章》第三十七章。”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丁晓认真道:“很多人注意到的是,以德报德。”
“却忽视了孔子前面的‘以直报怨’。”
“这也是很多人容易断章取义的缘故。”
“孔子坚持的,一直是礼尚往来。”
“人敬我一尺,我敬一丈。”
“他要是对我怨恨,我便‘直’死他。”
“试问,如果孔子没有健壮的体魄,非凡的武艺,他如何以‘直’抱怨呢?难道只是嘴上说说吗?如果真是这样,孔子绝对成不了名师,更不会流传千古,而是被人贻笑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