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记黄晓听黄月英这么说,忙应答道:“小姐放心,我这就去安排。”
羡慕地看了一眼丁晓,主记黄晓这才转身离开。
他得现在就去准备。
这样子的话,小姐还能看到他的执行能力。
只是,他在心里暗暗咒骂了一声:“该死的。”
竟然让丁晓这个刚刚来府邸的人得到小姐的青睐!
丁晓跟着黄月英进入书房。
黄月英指着案几,对丁晓道:“你写吧!”
丁晓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道:“回小姐,就是因为我觉得原来的文字太过麻烦,所以,我才简化了字。”
“所以,我虽然能认得字,却不怎么会写。”
“如果可以的话,麻烦小姐把数字写出来,我将简化好的字写在旁边。”
黄月英有些古怪地看了一眼丁晓。
她幼年时常常听父亲说:“富贵人家的傻儿子因为太懒而被饿死。”
却没有想到,懒人竟然也有懒办法!
而且,她也好奇,眼前的男人为了偷懒将字简化了多少?
黄月英走向案几前。
丁晓忙将支踵递过去,并且在一旁研墨。
黄月英看丁晓如此有眼力见,暗暗点了点头。
比其他愚笨的下人好很多。
黄月英看丁晓研磨好了一些墨汁,这才从案几边上取过一张白纸。
确切地说,是黄色的空白纸。
虽然纸张在这个时期依旧很贵,但是,于黄家而言,却也是用得起的。
铺好白纸,黄月英这才左手拿起毛笔,右手捏着衣袖,用毛笔沾惹上墨汁,在白纸上写好“壹”到“拾”十个数字。
之后,她起身,让道一边,看向丁晓。
丁晓则拿起毛笔,在十个数字旁边分别写上“一”到“十”。
黄月英拿起竹简,翻到背面,对照了一番,恍然。
果然是一一对应的。
黄月英微微颔首道:“没有想到,你还挺聪明,竟然知道在竹简背后标注数字。”
“有这数字,我看这些竹简要节省很多时间。”
“而且,你这简化字,倒是挺适合你偷懒的。”
“比我们用的字简化了很多。”
丁晓脸不红心不跳地撒谎道:“让小姐见笑了。”
“我家境贫困,没有太多机会读书,只能趴在私塾窗口偷学。”
“因为经常遭遇驱赶,无法专心学习那些字,所以只能另辟蹊径。”
顿了顿,丁晓又道:“不过,小姐放心。”
“既然你让我管书房,我以后会认真自学,将原本的字学会。”
“毕竟,不管怎么说,简化了的字,只有我自己看得懂,其他人看不懂,意义就不大。”
“字,是用来交流的。”
“就像是我只会鸟语,哪怕再好用,可和人交流起来也没有意义。”
黄月英上下打量了一眼丁晓。
挺懂道理的。
他能为了偷懒创造简化字,却不沾沾自喜,是个好苗子。
想到这,黄月英道:“行了。”
招呼丁晓跟着自己到《鲁班书》旁,黄月英道:“这样,这段时间,你用你的简化字,将这《鲁班书》写出来。”
“我回沔水的时候,会带走。”
“我想看看,你为了偷懒而将简化字做到何种地步。”
丁晓忙问道:“那用纸写?毕竟,小姐回沔水的话,带着厚重的竹简不方便。”
黄月英嗯了一声,便不再搭理丁晓,开始翻看起竹简来。
丁晓小心翼翼地将整个《鲁班书》的竹简抱了下来,放到案几边,然后盘坐在案几前,拿起白纸开始写了起来。
虽然《鲁班书》里面的字,单个拿出来,很多他都不认识。
但是,放在一起,他却基本上都认识。
他将这些字用简体字誊写在纸上,然后用标点符号断句。
在这《鲁班书》竹简里,也有断句。
但是,那些断句,都是一个点,像是用竹刀刻意刻上去的,而且,都是一个模子。
誊写了没有多久,丁晓就站起身舒展身体。
虽然这具身体是这个世界的。
但是,他本人并不习惯于跪坐。
哪怕有支踵。
环顾了一眼四周,见黄月英跪坐在窗户边的案几前,认真地看着书,没有看自己这边,丁晓这才蹑手蹑脚地出了书房,去外面找了一块木板,用两个支踵搭起来,木板架在中间。
之后,找来麻绳,将两个支踵和木板绑起来,固定住,做成小板凳的模样。
丁晓坐在小板凳上,这才继续誊写。
黄月英看了一会儿书,感觉饿了,就走去门口。
那里,主记黄晓已经帮丁晓准备好了一些物资,帮助丁晓度过前期艰难的日子。
丫鬟也按照他的要求,端来了饭食,放在门槛边上。
黄月英走向门槛,就要去端饭食。
路过丁晓,看着丁晓坐在一个像是胡人用的器具上。
黄月英一边端起饭食,一边好奇地问道:“你下面这个,是胡床吧?你竟然还知道怎么制作胡床?”
丁晓抬起头,“啊?”了一声。
见黄月英盯着自己屁股下,丁晓明白过来。
汉代,其实就已经有凳子了。
不过,这个时候叫做胡床,而且,只有极少数汉人才用。
一直到南北朝时期,才被汉人广泛使用。
到了唐宋时期,胡床才发展成为椅子。
按照常理而言,自己这个下人,这个时候,应该是没有见过胡床的。
难怪黄月英会惊讶。
丁晓继续撒谎道:“以前偷学的时候,听先生讲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胡床这东西,我觉得更方便坐,就记下来了。”
黄月英有些古怪地看了一眼丁晓。
这个男人,还真是古灵精怪。
没有再理会丁晓,黄月英端着饭食到窗户边的案几上,开始吃起了饭菜来。
大下午时分,她要休息,才离开了书房。
丁晓,这才得以带着主记黄晓拿来的物资,赶回住处。
这批物资还挺丰厚。
有普通长衫、普通长裙各两套,粟米一大袋,还有几块肉。
也不知道是什么肉。
丁晓回到住处的时候,竟然看到了秦琴和傻姑正坐在茅草房的门槛上。
傻姑在玩着几块碎瓦片。
而秦琴则跟着一个妇人说着话。
妇人的边上,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瘦得像是干柴似的,正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写着字。
丁晓一回来,秦琴就注意到了,忙飞奔过来道:“郎君,你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