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蔡琰后,姜睿又回到地下室,没有休息,又拿起另外准备好的两个包裹和一些资料,再次启动了时空门,定位未央宫温室殿。
温室殿
刘协刚刚结束早朝,正在宫女的服侍下卸下沉重的天子衮冕,换上日常的深色常服。少年天子脸上带着一丝朝会后的疲惫和重掌全力的喜悦。
这时,幽蓝色的门户突然出现,姜睿的身影从中走出。
“陛下!”侍立的黄门和宫女吓得魂飞天外,扑通跪倒一片。
刘协见到姜睿突然出现,他连忙挥手让宫女退下,恭敬行礼:“姜先生!”
姜睿随手将两个包裹丢给他:“给你的。”
刘协好奇地打开。里面竟然是两套极其精美的衣裳!
一套是威严华贵的皇帝冕服(《三国机密》同款),玄衣纁裳,十二章纹清晰,以金线彩绣点缀,细节繁复精美,远超他身上的旧制冕服!
另一套是典雅大气的直裾深衣(《三国机密》同款),暗黄色底,绣有精美的凤鸟花卉纹,其工艺之精、用料之考究,远超他现在所穿的任何朝服常服。
“这……先生,这太珍贵了!”刘协抚摸着光滑的衣料,爱不释手。
他自动脑补,认为这不仅仅是衣物,这是身份的象征,是“姜先生”对他天子地位的认可!其价值远超那些骨瓷玻璃餐具!
姜睿又拿出一叠装订好的A4打印稿拍在漆案上。
《三省六部制简述与汉制改良建言》
《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
《新式菜肴三十六品(汉末食材版)》
……
“三省六部,分权制衡。府兵均田,强基固本。菜谱,给你家厨子琢磨去。”姜睿言简意赅。这些资料是他结合汉末实际,对后世成熟制度进行的“脱水”处理,剔除时代背景,只留干货。
刘协如获至宝,他又翻看了一下那些制度资料,虽然有些术语一时难以完全理解,但其中蕴含的集权与富国强兵的理念,让他心潮澎湃。
“先生厚赐!协…朕铭感五内!”
姜睿摆摆手,打断他的感激:“朱儁那边如何?农具农书可开始推行?”
刘协顿时来精神,语气中带着振奋,“先生,朱儁已全力组织军民屯田春耕!先生所赐之新式农具,果真神效非凡!那双轮双鏵犁,一日竟可深耕二十亩之地,省时省力,效率堪比旧式农具半月之功!仿制出的曲辕犁亦是大善,一人一牛便可操作,日耕四五亩,效率倍增!龙骨水车也已造出,灌溉之效,远超以往!”
这些都在姜睿的意料之中,他带来的农具和资料,足够让唐代才会出现的那场农业革命提前了。
“伏完那边怎么说?”他更关心抄家的成果。
刘协神色一黯,汇报道:“伏完遣人回报,已抄检黄白城(李傕食邑)、美阳(郭汜食邑)。财物颇丰,然…存粮合计不足十万石。”
他看向姜睿,语气带着恳求:“先生,您……您真的没有办法尽快筹措到更多粮食吗?关中百姓,等不了太久了。”
姜睿沉吟道:“不是已经让刘表、刘璋、张鲁输粮了吗?”
他叹了口气,“朕已传旨刘表、刘璋、张鲁,催其输粮。然路途遥远,转运艰难,非一月难以抵达。朕恐远水难解近渴啊。”
刘协愁眉不展。
粮食呀!
他每天晚上一想到粮食,还有三辅的至少十万张嘴,就睡不着。
“我回去再想想办法。”姜睿没有把话说死,“若无他事,我先走了。”
“先生!”刘协见他似要离开,连忙又道:“还有一事,皇后与贵人她们自那日见了陆仙姝风采,又听闻先生赐下仙裳脂粉于蔡琰,这几日,常在朕耳边念叨…”
他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和无奈,“不知先生…可否…”
姜睿闻言,脸上闪过一丝不耐:“过几日再说!”他最烦这些琐事,说完,毫不拖泥带水,直接启动时空门离开。
姜睿一回来,卸下装备,换上舒适的居家服,一屁股陷进沙发里。
“妈的,真当老子是哆啦A梦?”他低声骂了一句,掏出手机,点开淘宝和拼多多图标。
手指在屏幕上疯狂戳点,将各种改良版的曲裾深衣襦裙,化妆品,香水,首饰一股脑的丢进“购物车”。
支付,完成。
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
花钱能解决的麻烦,都不是大麻烦,只是让他不爽。
就在他把手机丢开,去冲个澡冷静一下的时候,脑海中那个一直沉寂的“时空门系统”界面,忽然主动弹出了一条新的信息提示:
【已发现新时空坐标!】
【可连接时空:晚明时空】
姜睿目光定格在“晚明”两个字上,整个人瞬间僵住,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操!开什么玩笑!!”
姜睿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晚明!
那个天灾人祸、流寇遍地、异族叩关、华夏陆沉的至暗时刻!
崇祯!
那个被后世无数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最终吊死煤山的悲情皇帝!
一想到那个华夏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姜睿只觉得头皮阵阵发麻!
汉末时空的问题相对“单纯”。
无外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至于外寇……咳咳,没看到曹老板吊锤乌桓,孙十万派人去抓山越,诸葛村夫还拿南蛮当北伐炮灰吗?
汉末乱世虽然凶险,但至少他面对的刘协还算听话,关中尚有喘息之地,还有荆州益州汉中输血的可能!
而明末除了边患,财政崩溃,党争,朱由检的多疑和刚愎自用外,还面临“明清小冰河期”的巅峰。
气候异常寒冷干燥,特大旱灾、蝗灾、瘟疫接连不断,持续时间长达数十年!
尤其是崇祯元年(1628年)开始的那场席卷全国的大旱,堪称千年罕见。
那是“饿殍明末千里行”的人间惨剧!
赤地千里,易子而食,远比刘协面临的关中饥荒要惨烈得多!
至少刘协还能指望益州、汉中、荆州等相对安稳的地区输粮。
崇祯…整个北中国乃至全国都陷于灾荒和战乱!
“这破系统是嫌我活得太轻松了吗?”
脸色铁青,在客厅里烦躁地踱步。
但军人出身的本能,让他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下来。
骂娘解决不了问题,必须评估可行性!
他打开电脑,迅速搜索相关资料,调阅《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等专业文献。
“等等,根据气象记录,明末大旱是分阶段的.第一轮大规模旱情是从天启七年(1627年)才开始在陕北出现,到崇祯三年(1630年)才扩展到陕西全境和河南……”
他喃喃自语,目光锐利。
如果晚明时空尚处于崇祯元年,甚至天启年间,那旱情虽然已经显露,但尚未发展到最恐怖的巅峰阶段。
姜睿快速查阅明末清初笔记、地方志汇编,发现崇祯元年,北直隶京师一带,米价约每石银一两。
“一两白银……”
姜睿大脑飞速运转。
明代白银购买力与铜钱兑换率复杂,但大致而言,明末一两白银可能兑换700到1400文铜钱不等(视铜钱质量而定,如果是劣质铜钱,2枚当1用)。
对比汉末时空,刘协那边的粮价虽然已经被压下来,不复“谷一斛五十万”的恐怖,但仍是“万钱一斛”的天价水平!
而明代一石相当于汉代三斛(石)
也就是说,同样买一石米,在崇祯元年最贵的京师,最多只要一千四五百文左右(还是私铸劣钱)。
但在汉末长安饥荒顶峰,需要一百五十万钱!
“汉代的五铢钱,含铜量高达七成以上!如果……如果把刘协那边堆积如山的、购买力因饥荒而暂时贬值的五铢钱,熔铸成明代的铜钱……”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尖锐的脑海!
在明末粮价尚未彻底崩盘时收购粮食……甚至可以利用两地度量衡和物价的差异进行套利!
这中间存在着巨大的套利空间。
尤其是在明末白银大量流入,但铜钱实际购买力因局势动荡而复杂的情况下!
想到这里,姜睿的精神顿时振奋起来。挑战固然巨大,但机遇同样并存!
晚明时空虽然混乱,但物质基础、技术水平和财富积累,远非汉末可比。
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交易方式,或许不仅能解决刘协的粮食问题,还能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干了!”姜睿下定决心。
不再犹豫,他打开电脑,开始疯狂搜集与明朝相关的史料,重点关注崇祯年间的社会经济、物价、货币制度、灾害记录以及可能的突破口。同时,他迅速在淘宝上下单,订购了一套繁体竖排版、仿古宣纸线装的《明史》,以及其他几部重要的明史研究著作,准备好好“备课”。
“朱由检”
姜睿看着屏幕上逐渐增多的明末资料,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那个刚愎自用、急躁多疑的亡国之君,不管你愿不愿意,很快,你就要接受一点来自后世……以及异时空的,‘小小’的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