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久安”这四个字,让沐英一下子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他那颗忠诚的心重新热了起来,眼里闪着实打实的坚定。
既然皇上看重的是他治理边疆的本事,那他就得让皇上清楚,这片疆土有多重要,能给大明带来多大的安稳!
他往前微微欠了欠身子,姿态依旧恭敬,语气里却带着镇守边疆将领独有的沉稳和自信,就像个经验老道的守将在跟统帅禀报防务:“皇上明鉴!臣说的‘长治久安’,绝不是空话!”
他认真分析起来:“普通人只知道云南地处偏远、蛮荒落后,却不知道它的战略地位有多关键!”
“掌控云南,能屏障西南,让蜀地没了后顾之忧;要是经营得好,还能成为通往南洋的要道!”
“境内矿产丰富、土地肥沃,只要治理得当,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给朝廷帮上大忙!”
他越说越恳切:“只要皇上信任,放手让臣去做,臣保证,不出五年,定能让云南各族百姓真心归顺,把这里打造成大明稳固的西南屏障,每年给朝廷上缴的赋税和提供的兵源,还能……”
“沐英。”
朱元璋突然开口,声音平稳,却让沐英立刻收住了话头。他略带诧异地抬头,看见皇上正静静地看着他。
“你说的这些,咱都明白。”
朱元璋缓缓走到那幅巨大的疆域图前,背对着他,“矿产、粮饷、兵源,这些固然重要,但都只是表面功夫。”
他顿了顿,语气依旧沉稳:“咱想知道的,是你治理的根本。”
沐英的心微微一紧。
只听朱元璋用聊军务的语气说道:“咱这里有些想法,你听听,看对不对。”
“你在云南这些日子,要求各土司按时朝贡、听从调遣,一项项安排得井井有条。就这一件事,就给朝廷省了不少麻烦。”
沐英暗自吃惊,皇上远在京城,竟然对他在云南的施政这么了解!
可这还只是开始。
“你安抚各部族,剿抚并用。顺从的就给优待,叛逆的就坚决镇压。各族百姓渐渐归心,边境也越来越安宁,你立了大功。”
朱元璋的手指在疆域图上从云南轻轻划向中原:“所以,你在云南的治理,成效很明显。这份功绩,朝里的人都看在眼里。”
最后这句话说得平平淡淡,却让沐英觉得肩上的担子又沉了几分。
“皇上……”他张了张嘴,想客套几句推辞,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朱元璋像是没在意,继续平静地说:“为了治理好云南,你的安排很周到。”皇帝的手指点在了云南与中原相通的交通要道上,“交通上,你修缮驿道,让往来畅通,朝廷的政令能及时传到,做得不错。”
“防务上,你在要害地方设立卫所、部署兵力,既防着外敌,又能震慑内部。这套布置,连最桀骜不驯的土司都不敢轻举妄动。”
“最让咱看重的,是你的怀柔之策。”
朱元璋终于缓缓转过身,那双锐利的眼睛再次落在沐英脸上,目光仿佛能看透一切,“你尊重当地的习俗,公平处理各族的纠纷,让老百姓都能安稳过日子。沐英,你告诉咱,你是怎么让这么多民族都心悦诚服的?”
皇帝这一问,看着寻常,实则是在告诉他:你沐英在云南的一举一动,做得好与坏,咱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早就量得明明白白。
沐英心里的满腔热忱,还有那份身为将领的骄傲,在这一刻被这举重若轻的一问衬得格外清醒!
要是说皇上知道他的政绩,还能归结为朝廷耳目灵通,他尚能理解。
可连他具体的治理细节、怀柔策略……
这些都是他日常施政中最用心的地方,皇上竟然了如指掌,甚至比朝中一些大臣还清楚!
这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说。
他递上去的奏报,皇上都仔细看过;他以为天高皇帝远的云南,其实一直都在皇上的密切关注之下!
他就像个兢兢业业的封疆大吏,尽心尽力打理地方,却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始终都在那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眼里!
这份明察秋毫,让沐英不由得肃然起敬,对皇上的敬畏又多了几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为国效力的决心。
他郑重地抬起头,望向这位开创天下的皇帝,眼里满是由衷的敬佩和忠诚。
过了好一会儿,那道威严却不失沉稳的声音终于再次响起:“平身,随咱来。”
沐英身体微震,缓缓起身,沉默地跟在皇帝身后。
朱元璋的步伐稳健,不疾不徐,从武英殿到御书房的这段路,显得格外庄重。每一步都像是踏在精心绘制的疆域图上,沐英心里百感交集,却又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
他不再去猜测圣意如何,因为在真龙天子面前,任何揣度都是多余的。他那颗在无数战役中磨练出来的将领之心,正在全力运转,试图领会这盘天下大棋的深意。
皇上对边疆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这不是客套话,从屯田安置到防务布置,再到他引以为傲的怀柔策略,甚至是他最为用心的情报网络——这一切,那位端坐龙椅的开国之君都了然于胸。
他感觉自己就像个刚入伍的新兵,站在一位深谋远虑的统帅面前,任何想法、任何布置,都显得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皇上到底有什么深意?这个问题取代了心里的忐忑,成了他此刻最在意的事。
终于,皇帝的脚步在一座殿门前停下:“随咱进来。”
沐英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恭敬地跟了进去。
预想中的奢华与威严并未出现。
御书房内扑面而来的是书卷与墨香混合的气息,这气息让沐英紧绷的心神稍稍平和。
然而下一刻,他的目光便骤然凝聚,呼吸也为之一滞,在他的正前方,是一个巨大的沙盘!
那不是普通的疆域模型,而是一副……西南边疆详图!
沐英半生镇守边关,见过的地图不计其数,从兵部的《九边图说》,到前朝的《舆地图》他无一不熟,可眼前的这个沙盘,其精细程度让他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都为之震撼。
从西北的关陇之地,到西南的云贵高原,再到他苦心经营的云南边境,一路向南,延伸至安南交界...所有重要的关隘、城池、土司辖区甚至是险要山路,都被用不同颜色的标识标注得清清楚楚。
更让他感到震撼的,是那些用朱、墨、青、黄等不同颜色丝线在沙盘上标注的路线。
那是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