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08节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女生 更新时间:2025-11-07 19:54:15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不过,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也有例外。

民航局派来出席的代表,脸色就不是很好看。

毕竟,沪飞过去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是后来才被截胡的。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准备看科工委的笑话。

毕竟,在那时候看来,没有欧美方面的配合,先不说客机能不能造出来,就算造出来了,拿不到人家的适航证明也很难找到销路。

结果没过多长时间,就传来了华夏和欧盟jaa签订适航互认协议的消息。

而紧接着,就是c808和c909一支线一干线客机先后上马……

再然后,这两个型号的发展堪称一帆风顺……

要只是如此也就罢了。

但麦道在被波音并购之后,又很快放弃了全部md系列客机的产品线。

这意味着,如果当初继续坚持搞md90,这功夫恐怕已经大败亏输。

两相对比下来,结果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看过这一圈众生相之后,常浩南微不可查地笑了笑。

如果此时手中有个相机,他倒是很愿意把刚刚的一幕记录下来。

这个时候,周庆之也已经讲到了取证试飞的时候。

“浩南同志。”

坐在常浩南旁边的张洪飚突然开口道:

“这么大个飞机取证试飞,就用了一年多点的时间?”

常浩南有些不明就里地点点头,还心说这50吨级支线客机哪看出大来了……

而且一年多也不算快了。

要知道,眼下还没有个正经名字的a380,上一世哪怕从首飞开始算,到拿证也就用了1年10个月而已……

结果张洪飚稍一停顿,又继续道:

“我之前去冰城考察的时候,可是听那边的同志说,当年他们给运12做取证的时候,足足用了好几年功夫……”

这下常浩南懂了。

那要是跟运12比,确实是挺大,也挺快……

“这就是咱们跟欧美实现适航互认的好处。”

他稍加思索之后回答道:

“去国外做适航,一方面的人生地不熟,工作语言工作方式都不适应,另一方面也免不了人家故意给你设绊子,肯定还是在咱们国内搞来的方便……”

张洪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紧接着又问道:

“那这个销路……我刚才听庆之同志说,启动用户只有国内的联合航空和巴蜀航空,能不能有足够大的机队规模?”

“这个倒不是问题。”

常浩南摇了摇头:

“第一批量产机只有几架,启动用户本来也不可能太多,产能爬坡又需要很长一阶段,沪飞现在需要操心的不是订单量,而是能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订单。”

“再说,这个平台如果把客舱下面的一部分行李舱改成附加油箱的话,大概能保证5-6千公里的航程,做个特种机平台或者专机绝对没问题,可以拿来兜底……”

“……”

第830章 千禧年数学难题

在周庆之的开场之后,自然就轮到作为出席领导的张洪飚讲话。

他这一讲,下面民航局的几个人脸色就更黑了。

常浩南毫不怀疑,如果不是更上级领导直接拍板,恐怕c808连巴蜀航空这第二个启动用户都不太能找的见。

不过,这也不重要了。

毕竟,当年之所以会单独成立民航局这么一个单位,并不只是为了管几个航空公司。

更重要的是想靠它来统筹整个华夏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

结果你统筹来统筹去,一顿操作猛如虎。

最后20年成绩不如隔壁两年。

那现在既然这后一半职能已经被交给了科工委,那自然也没必要保留这么大的一套人马。

因此,民航局应该很快会进行调整,从直属局变成相关部委下属的二级局,剥离大部分行政职能成为一个相对单纯的业务部门。

不会构成任何威胁了。

这也是为什么常浩南刚才会跟张洪飚说,沪飞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保质保量交付订单——

尽管支线客机在华夏这种人口规模和国土面积的国家很难成为主流,但哪怕只是飞一些边疆地区,以及中西部的航线,也足够养活这个型号了。

而只要能稳定、安全地持续运营几年,在有faa和easa适航认定加持的情况下,出口,也几乎是顺理成章。

再加上一部分军用平台和专机订单……

毫不夸张地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庆祝仪式结束之后,自然是例行的宴会环节。

只不过,沪飞这次可以说是别出心裁。

既没有选择高档酒店,也没有在集团餐厅。

而是直接把宴会场设置在了总装车间附近的露天位置。

4月中旬的上沪,天气刚好是可以称之为凉爽而不寒冷的程度。

徐徐清风吹来,身边不远处就是作为今天庆祝主角的五架客机……

倒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一片觥筹交错当中,常浩南向周庆之和旁边的联航代表举杯。

“那就,预祝你们的首次商业运营成功!”

……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

马萨诸塞州,克雷数学研究所。

一大早,兰顿·克雷就急匆匆地走进了研究所负责人,同时也是哈佛大学数学教授亚瑟·杰夫的办公室。

刚进门,他就把手中拿着的一份报纸放在了后者面前,然后一屁股坐在不远处的沙发上:

“亚瑟,下个月,法兰西学院会举办一场千年数学会议,我们得搞点动静出来。”

两年之前,二人共同创立了这个研究所。

因为出资人和冠名人克雷的主业是个商人,所以研究所的日常工作都是由杰夫来负责。

不过,前者毕竟是金主,在关键的事情上还是有话语权的。

克雷研究所说是个非牟利性质的机构,但是众所周知,非牟利性质≠不牟利。

兰顿·克雷在研究所上面投入大把经费,一方面确实是因为他对数学这种自己学不太懂的学科有点兴趣。

但更主要的目的,还是想借此在学术圈获得一定的影响力。

客观来说,他在这方面还是挺成功的——

尽管研究所成立至今才过去两年时间,但在理论数学这个圈子里已经算是小有名气。

哪怕是一些知名数学家,也至少会对兰顿·克雷这个名字留有一定印象。

如果是在公开场合,也会出于客套地“高度评价”几句。

数学家也是要吃饭的嘛。

不过,克雷本人对于现状仍然不够满意。

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克雷研究所能够成为像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那样世界顶尖,就算水平不能顶尖,至少影响力也要顶尖的研究机构。

“搞点动静?”

杰夫拿起报纸,目光飞速扫过上面的报道:

“兰顿,你知道,数学研究是需要灵感的。”

“现在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也不可能给你保证说拿出什么轰动世界的成果来。” “嗯……”

克雷有些沮丧,但也知道对方说的没错。

数学这东西,不是你肯砸钱就一定能出成果的。

至少在规定时限内不行。

“本来,我准备去年年末就以研究所的名义开一次千禧年数学家大会的,结果被普林斯顿那边抢了先,这次又是法兰西学院……”

“要是再继续拖下去的话,那千禧年这个举世瞩目的时间窗口可就要过去了……”

从1999年末到2000年上半年,庆祝千禧年的活动都比较正常。

但要是到2000年下半年你还在庆祝千禧年……

就显得比较怪了。

所以,留给克雷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看着老友兼金主一脸焦虑的样子,杰夫也只好开动脑筋思考起来。

而作为一个数学家,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野路子:

“兰顿,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

“或许你曾经听说过,在一百年前,也就是1900年,大卫·希尔伯特在第二届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3个数学难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