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72节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女生 更新时间:2025-11-07 19:54:15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果然如他所料。

邮件最下方的署名——ПepeльmahГpnгopnnrkoвлeвnч。

佩雷尔曼·格里戈里·雅可夫列维奇。

也就是在上一条时间线里把庞加莱猜想变为庞加莱-佩雷尔曼定理的超级大牛。

并且,在看完这封邮件之后,常浩南也总算理解了,为什么他的证明过程用了足足三年时间才被数学界广泛认可——

太tm跳跃了。

哪怕对方的出发点就是常浩南证明出来的常氏引理,哪怕邮件里面提到的仍然只是庞加莱猜想证明过程中的一小步,哪怕邮件的篇幅已经不短……

但常浩南还是用了差不多一整个上午的时间才完全看懂。

可想而知,上一世的数学家们在没有任何前置准备,就直接看见对方甩出来的证明过程时,是何等的懵逼……

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之后,常浩南点击“回复”选项,准备给对方写回信。

而就在这个时候,办公室外面突然想起了敲门声。

常浩南停下动作。

他办公室里的电脑是连外网的,不可能在这上面处理涉密信息,所以倒也没有不能见人的说法。

“请进!”

来人正是他刚刚叫过来的栗亚波。

“常老师,我听辅导员说您找我。”

“对,是关于你毕设的事情。”

常浩南抬手示意对方坐在对面的椅子上。

“呃……”

栗亚波抿了抿嘴,似乎实在犹豫是否要开口。

不过最后还是说道:

“我之前看学院提供的选题列表,常老师您好像没提交毕设课题?”

尴尬。

非常尴尬。

实际上,常浩南确实是给忘了。

或者说,作为一个萌新教授,他根本就不知道还有“提交毕设课题”这档子事。

当然,在自己学生面前当然不可能承认这种丢人的事情。

而且以他和唐林天之间的关系,这也不见得是什么大事。

于是,常浩南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回答道:

“是的,因为我准备让你自己考虑一下,想要做具体哪个方向、与什么领域相关的研究,然后再申报上去。”

这下轮到栗亚波懵了:

“啊?”

“我……但是……”

“您至少应该给我一个基本的范围吧?”

常浩南微微一笑:

“不用,只要是伱感兴趣,并且有相关基础知识,有能力进行下去的,都可以。”

“就算手头没有,我也可以给你去找个课题过来!”

栗亚波直接就是一个战术后仰,心说这难道就是跟了大佬导师的福利?

不过,短暂地惊讶过后,他还是很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常老师,我想研究复合材料大直径薄壁箱体结构的力学分析和设计!”

第798章 影响整个数学史的邮件

之前在给常浩南寄过来的信里面,栗亚波就已经表明了自己希望以结构力学作为研究领域。

不过,“结构力学”毕竟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范围,大部分人穷其一生都只能从中再选择一个更加具体的专精方向。

更别提区区一个毕业设计了。

当然,一般情况下,本科毕设嘛,都是随便甩给某个师兄师姐,打打下手同时熟悉一下课题组和项目,然后就差不多过去了。

不过,栗亚波作为常浩南的开门弟子,待遇自然非同一般——

常浩南准备亲自带一带他。

从制定培养方案开始的那种。

但目前常浩南自己手头的项目只剩下一個涡扇10。

栗亚波毕竟还只是个本科生。

无论从能力角度还是保密角度考虑,都不适合直接让他接触这种等级的项目——

常浩南当年能直接参与八三工程毕竟是特殊情况,不可能作为常例。

所以,干脆让对方自己选。

反正,以常浩南眼下在科工委系统的地位,只要不是太离谱的方向,都能马上搞来项目。

而栗亚波也并没有令人失望。

如此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回答,显然是早就考虑过的。

复合材料薄壁箱体,也算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课题了。

而且很有预见性。

这里的“箱体”并不局限于横平竖直的六面体,而是也包括圆柱、椭球或者其他的不规则外形。

基本上算是航空航天领域未来二十到三十年中主要的攻关方向。

像什么大型客机的机体、火箭导弹的外壳之类,都会逐渐提高复合材料用量以减轻结构重量。

比如之前欧直集团设计nh90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在机身部分使用大量复材。

只是直升机的使用环境确实比较恶劣,为了死抠那点重量放弃易维护性和抗损性属于抓芝麻丢西瓜,所以才被常浩南给叫停了。

不过,在90年代末这会,复材应用还属于妥妥的前沿领域,一个刚上大四的本科生能如此精确地选中,确实令人惊奇。

“说说为什么想做这个方向?”

常浩南问道。

“我不是跟李光老师做过一个小型无人机结构设计的项目么……刚开始因为甲方给提供的发动机功率不足,李老师就考虑过完全用碳纤维代替金属来制作无人机的机体。”

“但是最后因为以前从来没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所以甲方担心设计风险太大,当然还有成本问题,总之最后还是用了镁铝合金。”

常浩南一时语塞。

上来就照量100%复材机体,那确实是风险不小。

目前华夏飞机在复合材料用量这块还普遍较少,而且主要的应用场合是次要位置的蒙皮之类不承担高负荷的位置。

“所以呢……最后机体超重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这个问题就是纯纯出自好奇了。

常浩南和李光教授的交集仅限于当年刚重生的时候,对方在刘洪波老师的课上当过评委,并被他的设计方案给震撼了一波。

所以前者也不太清楚那个无人机项目到底是怎么回事。

“没解决。”

栗亚波回答道:

“甲方后来把原计划里面的活塞发动机换成了一个功率更大的轻型涡桨,所以超重也就超重了,那个项目对我们的要求不高,基本上是能飞起来就行……”

“行吧。”

常浩南万万没想到会是这种力大砖飞的结局:

“既然你确定了,那就往这个方向走。”

说完他低头思索了一下:

“不过,搞科研还是要循序渐进,复合材料结构研究对咱们国家……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个全新课题,所以也不能一上来就搞大尺寸……”

“我这有点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今天给你先看着,熟悉一下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基本研究方式,等我把项目申请下来之后再正式开始。”

“好。”

聊完项目的事情之后,常浩南又让栗亚波去找柳晨晨去盖个章,以证明他确实已经进入课题组并完成了选题环节。

毕业设计在培养方案中算是一项占据十几个学分的“课程”。

如果中间缺了开题环节的话,虽然常浩南也能摆平,但总归还是比较麻烦。

“呼……”

看着栗亚波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差点暴露自己把人家给忘了的常浩南总算松了口气,然后重新把注意力放回电脑屏幕,开始思考如何给佩雷尔曼写回信。

……

几天之后。

莫斯科,斯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

已经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准备回家休息一下的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照例打开邮箱,准备检查一下有没有需要自己处理的新邮件。

这是他的个人习惯。

在前一天下班之前就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而不是等到当天上班之后。

过去十几年中,一直都是如此,雷打不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