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415节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女生 更新时间:2025-11-07 19:54:15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很好,时间是我们最大的敌人。flight ii型能否顺利诞生并形成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动力系统的表现和进度。”拉夫黑德站起身,准备结束这次会面,“演习还在继续,我得回去了……”

“……”

……

一星期后。

京城,航空动力集团。

常浩南正在自己的总规划师办公室里,查看着由科技委和工建委共同汇总的技术进展报告。

其中有几项让他相当感兴趣。

尤其是材料学领域的。

在连海化物所那台mta-01设备投入应用之后,材料学确实迎来了意料之中的井喷。

虽然喷的地方基本上是随机,但只要基数足够大,总归会有些真正有用的东西。

比如一种结合力超强,且耐高温的金属表面涂层,就很有潜力用在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上面。

只是还需要一些具体的改进。

这个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常浩南抬起头,发现外面站着综合二处一位新的副处长,熊淮江。

于是招手示意他进来。

原本综合二处负责跟总规划师对接的章亮平已经升职到总办当了办公室主任,而熊淮江则是接替他的人。

“常总,镐发集团的报告,跟mt30燃气轮机项目有关。”

后者来到办公桌前,汇报道。

“间冷回热燃机的事情,不是已经把权限下放给镐发集团了么?”常浩南继续紧盯着屏幕上的金属晶体结构,“就算有什么新情况,直接给外联办打报告就行了吧?”

“嗯……但这次的情况有些特殊。”熊淮江还是把文件夹放在了常浩南桌上,“bae系统公司的意思是,希望我们能参与朱姆沃尔特级的第二阶段改进工作……”

常浩南手上的动作停下了。

目光也缓缓从电脑显示器转移到桌上的文件夹。

语气中满是难以置信,以及些许自我怀疑:

“要干啥?”

这个反问,把熊淮江都给搞得有点不自信了:

“呃……至少英方在明面上表达出来的意思,是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改进朱姆沃尔特级。”

常浩南深吸一口气,带着“太阳从西边出来”的荒谬感,把桌角的文件夹拽到自己眼前。

内容果然如对方所说。

华夏技术人员实际上相当深度地参与了对邓肯号,以及威尔士亲王号动力舱的设计改进。

按照原本双方达成的协议,后续其它舰艇的同类工作将会逐步交给罗尔斯·罗伊斯单独完成。

但因为协议中关键的适航互认并不顺利,所以技术文件的转移以及专利授权流程都还没开始。

换句话说,英国人仍然没有单独完成改进的能力。

还真是赶巧了。

眼见常浩南久久不开口回应,熊淮江试探着问道。

“您看这件事……”

在蓝星这个牌桌上,英国实际上早就是路边一条,就算再怎么合作,本质上也不会跟华夏的核心利益产生正面冲突。

但直接给美国人设计军舰这种事,总归还是有点敏感。

所以报告才直接打到了航空动力集团总部。

然而,常浩南考虑的则是另一个方向——

就算华夏不帮忙,美国人也不会真的停止造舰计划。

最多就是把朱姆沃尔特换成伯克3。

一方面,这个变化未见得是好事,反而更加切合实际。

另一方面,如果能让美国人继续选择朱姆沃尔特作为未来主力,而朱姆沃尔特又需要华夏提供的核心部件。

那这次何止是卡住了美国人的脖子?

甚至还抓住了对方的**!

第1591章 新材料合成法

看着貌似迟疑不定的常浩南,熊淮江试探着开口:

“常总,这事牵涉不小,是否……需要提交集团党委会讨论一下?”

后者在机关工作多年,非常清楚很多领导在面对自己无法决策的事情时,都需要下面的人这样给个台阶。

但常浩南绝对属于例外。

“不必。”他摆摆手,语气笃定,“目前只是初步接触意向,还没到决策层面,我的权限足够覆盖,事后你写个汇总说明交上去就行”

实际上,常浩南主要是在组织语言。

因为想说的东西实在有点多。

片刻后,他终于下达指令:

“原则上,同意镐发集团与罗尔斯·罗伊斯就朱姆沃尔特改进项目进行前期接触和技术探讨。”

熊淮江立刻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准备记录要点。

“不过,”常浩南强调,“任何实质性进展,尤其是涉及我方技术投入或承诺的环节,镐发必须提前向集团总部进行详细汇报,等待明确批复。”

“明白。”熊淮江的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

“另外,”常浩南补充道,“出于多方面考虑,我方技术人员不便直接出现在美国本土,所以跟过去一样,所有联合设计工作,都要通过西罗公司这个平台进行。”

“另外,所有设计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图纸、数据,必须在西罗公司内部服务器进行完整备份,这是硬性要求……”

“……”

林林总总十几条要求,花了快一刻钟才说完。

“是,常总。”熊淮江迅速记下,“我这就去回复。”

“还有一点,”常浩南在熊淮江准备离开时突然叫住了他,“通知镐发方面负责对欧谈判的部门,以‘适航互认谈判目前存在技术障碍和程序延迟’为由,暂缓向罗尔斯·罗伊斯转移凝水控制模块的全部技术资料和生产授权。”

后者重新转过身,打开本子:“但是……如果谈判取得进展了呢?”

如今,华夏和欧盟之间的谈判范围已经远超最开始的航空合作,进度也不再是航空动力集团能完全控制的。

常浩南沉吟片刻:“底线是,五年内,mcm的核心生产制造环节必须留在国内完成。”

看到对方眼中一闪而过的疑惑,他进一步解释道:

“可以让西罗公司在国内建立产线,负责生产关键部件或完成核心模块的集成,然后交付到英国进行总装,这样最终产品打的就是罗尔斯·罗伊斯的标,法律上也是纯粹的英国货,没有任何商业风险。”

“明白了!”熊淮江恍然大悟,“这样不会影响到英方供货。”

他说着迅速记下这关键的最后一条,“我马上去传达落实。”

目送熊淮江离开办公室后,常浩南重新把目光投向电脑屏幕。

那份关于新型耐高温金属表面涂层的报告仍然停留在上面。

内容指出,该材料性能卓越,但受限于目前主流的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合成效率极低。

“每月只能完成5-6轮完整测试……”常浩南低声自语,眉头微蹙。

时至今日,材料学仍然主要靠试错。

以这个效率,猴年马月才能试出个有效结果?

就在这时,桌上的加密电话忽然响起。

从分机号上看,是火炬实验室的专线。

常浩南接起电话:“我是常浩南。”

“老师,是我,栗亚波。”电话那头响起栗亚波的声音,“我已经完成了外延生长法的理论建模和工艺参数设定,正在工艺实验室进行第一轮合成测试,您看……什么时候方便过来看一下?”

常浩南看了看日程表,下午恰好有个空档。

“下午四点左右吧……你尽快安排,争取我过去的时候能看到第一批样品的初步结果。”

……

当天,傍晚时分。

当常浩南走进栗亚波所在的高纯度材料合成实验室时,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真空泵油和高温烧结后的特殊气味。

栗亚波正坐在工位上,一边休息一边等待分析报告送过来。

看见常浩南进来,他立刻起身:

“老师,您来了!样品刚送去表征,报告还在生成。”

“进度抓得不错。”常浩南点点头,称赞道。

分子束外延这条技术路线是绝对没问题的。

但要想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拿出成果,必定还得向其中倾注大量心血。

“算是走了点捷径吧。”栗亚波谦逊地回答道,“半导体生产领域已经有了推广分子束外延工艺积累的经验,尤其是iii-v族半导体晶体,像氮化硼,现在工艺已经比较成熟,甚至已经开始替代传统沉积法了……”

常浩南走到实验室电脑前,看着上面的工艺流程图:

“启发归启发,半导体材料的外延生长和金属单原子层的外延生长,环境要求和物理机制差别很大……你肯定也不是照搬的。”

说到这里,他突然觉得有些感慨。

类似的对话,当年在自己和杜义山之间发生过无数次。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