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19节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女生 更新时间:2025-11-07 19:54:15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好在,庆祝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前方观测站很快发回来了新的消息。

“常院士,这是靶场方面发过来的,弹药在最后阶段的飞行轨迹图!”

欢呼庆祝的人群四下散开,偌大的塔台内重新归于沉寂。

常浩南整了整有些发皱的衣服,重新来到控制台前。

阎良毕竟只是个试飞基地,而不是专门的卫星发射中心。

前面的大屏幕只能显示雷达气象等特定信息,没办法把随便一张图片放上去。

因此,除了少数还要指挥41175号图160降落的空管人员以外,现场的几乎所有人都用最快速度围到了常浩南身后。

只为了看一眼屏幕上的画面。

电脑前面的操作员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快十年,但也没见过今天这样的阵仗。

握着鼠标的手心都在冒汗。

连续点歪了两次之后,才把已经下载到桌面上的文件给点开。

然后,就听到身后传来齐齐的一声惊呼:

“喔~”

首先是弹头触地前的尾速,达到了2530m/s,相当于大约7.5倍音速。

不过,对于这个数字,经历过一次试射的众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真正让大家忍不住惊叹的,是下面的一张照片。

一张经过处理之后的照片。

能够明显看出,在弹头下落过程中,弹道出现过一次偏移。

光学系统甚至拍到了姿态调整过程中的两个瞬间。

这是常规惯性制导系统绝无可能拥有的能力。

之前用东风3进行的那次测试,只是对导引头模块进行了模拟启动,以验证高超音速飞行带来的过载和高温不会破坏弹头内部设备。

但导引头本身其实是缺装的。

而这次,算是弥补上了最后的这块拼图。

“雷达导引头生效了。”

常浩南的双眼仍然紧盯着屏幕,语气平淡。

仿佛是在说今晚吃了什么之类的家常闲聊。

“所以,这就算是……成功了?”

站在他身后的戴彭鑫甚至有点不太敢相信眼前的场景。

正交滑块控制、弹载sar制导、双锥体高超音速构型、可用于pbv的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

四项核心技术。

一次测试,全部验证完成。

甚至于,其中三项还是让其它项目搭的顺风车。

尤其是他们科工二院负责的反舰弹道导弹。

更是相当于一步走完了至少50%的测试流程。

后面只需要考虑跟东风21弹体相结合,以及进行真正的移动目标打击测试了。

“严格来说还不算。”

常浩南终于直起身子,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

“等明天天亮之后,再到靶场确认一下命中情况……看看这枚导弹到底选中了哪个目标!”

……

这个除夕夜,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睡好。

靶场位于陇原西部,距离镐京足有上千公里之遥。

因此,需要先坐客机抵达距离最近的玉门机场,再转乘陆军航空兵的直升机前往现场。

好在陆航运输部队已经开始以“撒胡椒面”的形式换装乘坐舒适性更好、可靠性也更高的直12直升机,否则一些年纪大点的同志恐怕都未必吃得消这连轴转的旅途。

第二天一早。

刚刚庆祝完除夕夜的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中时,四架陆航直升机已经组成梯队,飞临陇西靶场上空。

“告诉飞行员同志先不要降落,绕着整个落弹区飞一圈,从空中看一下全貌。”

比一般直升机安静得多的机舱里,常浩南对身边专门负责飞行领航的陆航团长说道。

后者立即通过无线电向飞行员下达了指令。

很快,原本处在降落航线上的四机编队重新上升了少许高度,接着准备开始绕场飞行。

实际上,都不用真正来到落弹点上空。

当直升机飞到靶场边缘时,常浩南就已经注意到,在大约一公里以外,有一个相当明显的大坑。

整个靶场区域内,设置了1大3中7小,总共11组水泥靶标。

而从空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那个大坑就出现在其中面积最大的、截面形似航母斜角甲板的靶标中央。

大坑周围的水泥表面层层龟裂,几乎蔓延至靶标边缘。

近处还有一小圈焦黑的痕迹——

由于这枚弹头没有装药,只有未耗尽的固体推进剂燃起了一些火焰,并且很快熄灭。

但即便如此,还是不难看出7.5马赫速度带来的恐怖穿透力。

如果是一枚真正的弹头,被命中的又是一艘真的航空母舰。

那么即便不至于当场断成两截,恐怕也很难逃离沉没的命运!

第1233章 沙漠中的靶场

其实明眼人差不多都能看出来,整片靶场模拟的是一个混杂了部分民用船只的航母战斗群。

包括一艘综合补给舰、一艘船坞登陆舰、一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四艘作为纯干扰项、专门增强了雷达反射强度的民船。

以及重中之重,位于整个“舰队”偏左侧的一艘航空母舰——

让其它军舰把航母围在正中间,那是拍摄宣传图时为了节目效果而进行的安排。

在实际情况下,编队一般都会有非常明确的威胁来源。

绝大部分护航舰艇都会集中在这个方向,把价值最高的目标保护在另外一侧。

而且说是集中,其实也不会像照片里那样密集。

相比于瞬息万变的空战和陆战,海战的节奏往往慢得令人感到压抑。

武器从发射到命中的整个过程通常以分钟乃至小时计算,航行抵达预定位置更是可能上数天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同一个编队中的舰艇之间哪怕隔上个一两公里,也不会影响相互之间的战术配合。

只不过,靶场受到面积限制,不可能真的让这些靶标分散在方圆十几公里的广大范围内。

另外,从测试的角度来讲,这也是为了让末端导引头启动时,sar的视野范围内有足够多的干扰项,并保证航母尽量处在探测范围边缘,以便于更加清晰地反映出整个制导-控制系统的作用。

结果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

在那张经过处理之后的照片中,弹头轨迹划过了一道肉眼可见的折线。

不需要任何复杂的数字或者图表。

任何人都能在看到图片之后的第一时间,明白那电光石火般的几秒钟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看着地面上那如同烙印一般狰狞而可怖的痕迹,常浩南那紧绷了一整夜的表情终于微微放松下来:

“看起来,把海洋系列卫星上的目标识别算法整合到雷达制导系统里面,至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作为保底手段,他在设计雷达导引头的程序时,还是安排了一个最底层的逻辑。

也就是,如果在预定的搜索时间里没能通过图像分割和识别算法找到拟合程度足够高的目标,那就直接从视野范围内选一个雷达反射截面最大的扎过去。

但昨晚的导弹并没有受到角反射器的干扰,从一众靶标中精确找出了唯一正确的那个。

“是啊……而且这个靶场的目标区分难度可比真正的航母编队大多了。”

刑牧春此时正坐在常浩南对面,同样伸长脖子,透过舷窗张望着地面上的情况:

“唯独可惜的是,咱们实在是没办法旱地行舟,而且时间和成本也不允许我们还原更加精确的靶标外形……否则这颗验证弹甚至还能把攻击移动目标的测试给完成了。”

后者忍俊不禁地摇摇头,心说这刑牧春一年前还是个颇为传统的保守派,结果现在搞得比自己还激进。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时候,坐在机舱另一边的戴彭鑫接着说道:

“其实旱地行舟也未必不可行。”

常浩南当然早就知道他们的计划,因此只是拿着望远镜继续观察地面上的情况。

但其余几个人还是被这句话吸引了注意力。

“我们计划在旁边的新靶场铺设一段铁轨,然后用一批老旧的火车头装上大型舰艇的壳子,作为可动的模拟靶标,这样就能够模拟正在航行当中的军舰了。”

“另外,如果铁轨带有弯道,那甚至还能模拟高速规避过程中的目标……”

“……”

就在一众人说话的功夫,直升机也已经绕着整个落弹区域转过了一圈。

然后依次降落在了外围的四个停机坪上。

靶场负责人是一名上校,已经在这里等待了有一段时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